“不可能!”金镛立马拒绝道,“虽然如你所说我们公司股价有下降的趋势,不过那都是过渡时期的必然产物,没有颠簸,哪有收获?我之所以同意你以小说版权入股,只不过是因为爱才而已,你如此狮子大开口不嫌口气太大了么?”
旁边刘徳铧更是对陈笑棠挤眉弄眼,意思很明显劝他不要和金镛对着干,毕竟以后还需要人家帮忙也说不定。
陈笑棠仿佛没看见旁边刘徳铧的小动作,神情淡定地笑了笑:“我们在商言商,不说什么爱才不爱才,百分之六对于您老人家来说应该不是一个太大的数目,可能连您老人家的酒钱都比不上。”
金镛深深地看了一眼陈笑棠似乎想要看出他心中的底线,可是陈笑棠给他的感觉是目光很深邃,像是看不到尽头的深渊。
“好了,这样吧,我退一步你让一步,百分之五,你若是还嫌少的话,我就只能够放弃了。”
“一言为定!”陈笑棠回答的很干脆,此刻他的脸上才流露出欢喜的笑容,不复刚才的老成与稳重。
看着陈笑棠似乎得胜般的模样,金镛隐约感到自己在这侃价上面似乎输了一局。
不过在签订协议的时候金镛出于好心还是提醒了一句道:“希望你能考虑清楚,毕竟这是你辛苦所写,倘若把版权卖给我的话,以后你可不要心生后悔哦。”
陈笑棠:“要想有所得,就必有所失,我相信用版权换股权,绝对是一件正确的事情。或许以后赚爆了也说不定……”
“呵呵,希望如此,你赚爆,那我的公司岂不是越做越大?!”金镛高兴,以为陈笑棠所说的只是客套话,却不明白,陈笑棠能够“看透”未来。
急于将此事“办妥”,金镛当即找来自己的私人律师,那律师久在金镛身边,对于版权转让诸事很是熟悉,只用了不到几分钟时间,就搞定了一些手续。
陈笑棠和金镛分别签字画押,然后握手算是合作愉快。
对于做成这笔生意,金镛很是挺开心的,金镛和古珑曾经齐列为武侠小说界的泰山北斗,对于武侠小说的甄别自然有独到的眼光,在他看来陈笑棠的书可以说是继他之后最有可能领导武侠小说的作品,而事实也正如他所想的,那本《寻秦记》的确有那么强,不过现在被陈笑棠这个“懒惰”的家伙一卖,就变得更强了。
搞定了此事,陈笑棠死活要拉着刘徳铧大吃一顿,吃饭间,刘徳铧对于陈笑棠如此做法感到无法理解,在他看来怀里揣着二十万要比买什么股权有劲儿多了。
陈笑棠也不与他多解释,只是说这绝对不是一个亏本的买卖,再说自己脑细胞已经快被这本书的更新杀死了,再不转手的话,恐怕也下不下去。
刘徳铧不置可否,只是埋头大吃,似乎那“飞”走的六十几万是他的,而不是陈笑棠的。
话说,大师金镛催促陈笑棠赶快更新自己在《明报》上面的连载小说《寻秦记》,而陈笑棠却提出想要转让这部小说的版权,说自己时间不够精力不足,不能再继续写下去了。
面对这种状况,大师金镛不禁又惊又喜,忍不住问道:“笑棠,你说的可是当真?”
陈笑棠点头道:“当然是真的,只是价钱方面-------”
“价钱方面好说!”金镛微微一笑,他实在对这部连载小说太感兴趣了,依照他的观点来看,这本书如果完稿的话,将会称为武侠小说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
“你们千万不要忘了,我除了会写书以外,还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金镛颇有些骄傲地说,说完脸色一正道:“笑棠,我让人计算过,你一个月更新的字数大约在六万左右,平均每月稿酬是五千港币,按照你给出的书写大纲,这部书还可以继续写足五年,五年七十个月,每月五千,合计超过三十五万!到时候正式完稿,影视的版权费用就更是一笔很客观的收入,你现在转让版权,难道就不觉得可惜吗?”
“呵呵,我了解自己的情况,现在写书绝对是勉为其难……再说,我的重点是演戏,这才是我最喜爱的,所以我绝不后悔!”陈笑棠回答的很肯定。
“既然如此,你出个价,我看是否可以立马答复于你……”金镛不愧是做大事的,他刚才也说了,自己虽然是个文人,却更是生意人,在心里面,金镛早已经算计好了这本书所能“开采”出来的金矿价值。单单未来的影视改编版权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于版权的认识,金镛相信自己比谁都清楚。所以他立马就下定主意,事不宜迟,最好现在就办妥,省得这个年轻人反悔。
此刻金镛目光笃定地瞅着陈笑棠,原以为陈笑棠会立马坐地起价,可是他错了,只见陈笑棠嘴角微微一翘道:“我没打算要你的钱……”
此话一出,金镛就是一愣:“你不要钱?那你要什么?”
“呵呵,我想用它换取你公司的一些股份!”陈笑棠很轻松地说。他不是傻瓜,完全知道自己这部小说的价值,在前世单是这部小说就让作者成了百万富豪,而此时八十年代的香江,正是武侠小说最为昌盛的时候,以前古珑一部小说才开了一个头,就有10万的稿费入账,可想而之一部小说的升值潜力有多大……
如今自己用这么大的“好处”来入股金镛的《明报》,陈笑棠相信对方一定不会拒绝。
果然,一听这话,金镛就笑了。
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会对自己的公司感兴趣。
要知道《明报》这几年的销售量是不错,不过也不是什么香饽饽,压在它上面的报刊杂志多了去,比如《东方日报》,《星岛日报》等等。可是陈笑棠却指明要换取一些股份,似乎对自己的公司很看好,这不禁让他有些疑惑。
金镛哪里知道陈笑棠“目光如炬”,陈笑棠可是清楚地知道,未来的《明报》业绩飙升,股价狂飙,在金镛卖盘的时候已经从价值三四万的小公司,变成了市价数十亿的报业巨擘。
现在才八三年,陈笑棠有理由相信,只要自己入股这家公司,未来一定能够大捞一笔。
“陈先生,你可要考虑清楚了,即使你问我索要六十万的转让费,我也会给你的,可是你要股份……”金镛试探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