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眼前的这一尊佛像应该是盛唐的作品。”
仰起的头并没有低下来,方明一边继续打量着眼前的这一尊大佛,一边继续说:“这个时期的佛像严肃而慈祥,面比较丰满,特别是五官的轮廓相对于之前来说显得更加的柔和,就像是真的人一般。至于佛像的发髻大量地出现了螺髻、高肉髻等等。你们看,眼前的这座佛像正是拥有这样的特点。”
“还有,这个时候佛像的底座很多都是束腰式的台座,底边
则多六角、八角,也出圆形甚至是花口形等多种形式。
周雅芳走到大佛之下仔细看了一下,说:“是的,没有错,确实是束腰式的台座,底边是八角形的。”
“其实,对于这个时期的佛像,还有一个鉴定的最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这个时候的雕刻的手法。”
“刚才一通大师已经说过了,初唐的时候的佛像已经发展出向下凹的新圆刀法,这种办法是可以让佛像雕刻出来之后变得更加的立体,到了盛唐的时候,这种刀法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是在细小的部位上用凸起的圆形线条来表现衣服的纹,这种方式雕刻出来的线条的层次更加丰富,也有更加有立体感。”
“啪!”
说着说着,方明突然举起手来在自己的脑门上拍了一下,说:“这个……刚才忘记了一件事情,眼前的这一座释迦牟尼佛也有可能是晚唐时期的,因为晚唐的佛像的特点其实和盛唐的特点差不多。”
“阿弥陀佛。”
一通听到方明所说的这些话,心里长出了一口气,慢慢地放松下来。在经过了鉴宝大会特别是与汪思的交锋,年轻的方明已经成为了鉴定的权威,他都看好眼前的这一座佛像,那就证明它是真的。
“看来我真的是杞人忧天了,分明是没有什么事情,却是一直在担心,实在是罪过罪过。”
“啊?一通大师,我可没有说过这佛像是真的。”
“阿弥陀佛!”
一通哪里会不明白方明的意思,但是这事情他还真的不知道怎么样说。几年前无意之中看到这一座释迦牟尼佛佛像,当时自己无意之中看到这一座佛像的时候,发现它做工精致,厚重而大气,更加关键的是他发现这佛像应该是一件古董。
佛像越大越难造,更加不用说这种高达三米的大佛,再加上是一件有着几百甚至上千年历史的,那就更加难得了。
原来的通华寺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一直不能让一通满意,所以当他发现这一座释迦牟尼佛的时候,他马上就想办法买下来运回通华寺。刚开始的时候其实一通还是有一点怀疑的,毕竟这样的一座大佛来历有一点不明不白的,至少有一点是他无法鉴定到底这佛像到底是什么年代制成,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他还在犹豫是不是把这释迦牟尼佛像摆到通华寺的大雄宝殿里。
但是,在这个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某一天突然大雨,然后一道雷劈了下来,劈中了大雄宝殿,说来也奇怪,把殿里原来的释迦牟尼佛给劈坏。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通也就没有了选择,只得把自己运回来的释迦牟尼佛摆上去。说来也奇怪,当换上新的释迦牟尼佛之后,通华寺的香火比之前旺了至少一成。
出家人最重的因缘,在一通看来,先是自己偶然得到这一尊释迦牟尼佛,然后就是原来的释迦牟尼佛被雷劈坏,再有的就是当换上新的释迦牟尼佛之后,香火比之前还旺,如果说这几件事情只出现一件的话,那还可以说得上是巧合,但一下子就出现了三件,而且是前后相接、一环扣一环,所以他觉得这一尊释迦牟尼佛的出现就是佛祖的指示。
随着时间慢慢地过去,一通就基本上把这件事情抛到了脑后。如果现在不是为了筹办庆典,而且是收到风有人准备对付通华寺,一通也想不起这件事了。
仔细地把自己做过的事情还有佛寺里的所有一切都盘算了一遍又一遍,一通最后才想起这座佛像。心里狂跳的同时,一通在时隔几年之后再一次鉴定自己淘回来的这一座释迦牟尼佛,但是越鉴定就越不敢肯定。
宁东市能够鉴定古董的人不少,但是现在最有名的就是方明,正好这个时候方明打电话来说要找自己,左等右等后没有等到方明,所以说干脆就出去寺院前等着了。
一般来说,佛寺里的佛像并不一定要是古董,但如果是假的那就成了问题了。
仰起头来看着眼前的大释迦牟尼佛,方明说:“一通大师,你觉得这是什么时候的大佛?隋唐的?”
隋唐的时候是佛像发展最为鼎盛的时候,这是与整个的社会背景有关的,这个时候的国家经济、文化强大,再加上统治者认为佛教对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的重要性,所以基本上都是大力发展佛教。
比如说隋朝,文帝杨坚灭陈之后统一了国家,结束了三百多年的南北分治的,重新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南北的文化也因此融合起来,虽然说隋朝的时间比较短,但它的出现了存在却为唐朝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