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惊闻逃兵

“给这俩小子也来一碗吧。”看到在一旁不住耸动喉结流口水的两个小兵,唐城笑了。两个小兵接过碗之后,也顾不得烫立刻狼吞虎咽一般大口吞咽着,肉汤里还有些肉沫,油汪汪的让他们肚子里仿佛长出了一只手,恨不得将碗里面的汤水一把抓进去。只是两个眨眼的功夫,一碗肉汤就完全没有了。唐城笑着看了看身边的乌老三,“老三,这俩小子不错,颇有你的几分风范。”

乌老三只是憨然一笑却没有说话,马胖子这家伙打仗不行,可煮的肉汤却是一绝。当日乌老三喝汤的时候,便也是这般一口气灌下了一碗肉汤。“再给这俩小子一碗汤!”那俩小兵仍然只用了两次眨眼的时间,将一碗肉汤咽了下去,不过当第三碗端来后,他俩就没有再狼吞虎咽了。

“你们都吃了我的肉汤了,现在该告诉我你们叫什么名字吧?”唐城放下碗问道。听说唐城捡回两个小兵蛋子,被逼着训练的刘石头三人也已经围了过来,两个抱着碗的小兵被团团围在中间,颇有点羊入虎群的意思。“我们是返乡的滇军,如果你们告诉我名字和部队番号,这样的肉汤就天天就都有的喝,要不然,你们就只有被绑着送去镇公所了。”

两个小兵怯生生的看了一圈身边的刘石头等人,然后对视一眼,这才开口回答唐城的询问。“老爷子,原本还想着在你们这里多留几天,现在看来可能是不行了。谷脚离这里也不是很远,我们现在就开拔,兴许天黑之前就能赶过去。”眼见着雨势已经小下来,唐城随即决定出发去谷脚镇,据这两个小兵叙述,谷脚镇外有一处溃兵聚集点,那里面有几十号无人照料的伤兵。

游老头不想唐城等人离开,可他刚才也听到了唐城和那两个小兵的交谈,心知是拦不住唐城的,便只好点头答应。唐城一面派人骑马去西关接回穆连山,一面和游老头商量在龙里购买了几车粮食,所有事情准备妥当,唐城一行人便告别了游老头急匆匆的向谷脚镇疾行。

从龙帝去谷脚镇的路上,唐城从两个小兵的嘴里总算是明白了那些溃兵的来历,严格来说,聚集在谷脚镇的那些士兵根本不算溃兵,他们应该被称之为逃兵才是。那些溃兵中大部分都是在武汉战役中被打散的滇军,这些人没有和原来的部队汇合,而是选择了私自返乡,逃兵是不敢大摇大摆通过国统区的,他们只能昼伏夜出穿行于小道。

贵州虽非江南,但在气候上与江南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到了雨季时节便个江南一样是细雨绵绵。一艘船慢慢靠上大南桥码头,须发皆白的游老头一手撑伞,一手捋须,站在这码头之前,想起当年在这里的激战,忍不住心情激荡起来:“小子,那曰老朽便是在这里,险些被苗人的弩手射杀。”

“苗人的弩箭的确厉害,可惜现在已是机枪大炮的世界,无论是猛将还是神射,自此都无用武之地了。”唐城从船舱中缓步走了出来,看着老头子笑着道:“也是游翁身手矫捷,若非如此,哪里能从苗人的弩手中逃得姓命。”

“一般,一般。”游老头是个经不得夸的人,不住的摆手道,“我们那会打仗可不像你们现在这时候,我们手里虽然也有枪,可子弹却极少。再说贵州这里自古穷乡僻壤的,弹药消耗光了可没地补充,所以很多的时候,我们只能靠着大刀和弩箭打仗,不过大炮我们也是有的。”

虽然游老头和唐城认识只有两天,但两人之间却如同故交一般相交甚欢,言谈之间也是无话不说,游家的一众小辈们不由得暗自称奇。船一靠岸,两人却还没有从船上下来,游老头突然啧了两声:“可惜,穆先生去了西关给人瞧病,若他今天还在这里,我便有个聊天的……”

“老头子你这话说得可有点差了,咱们这一路行来,我可没有少陪您老说话,合着我陪你说了这半天话,您老拿我当空气了。”唐城见状佯怒道,这位老人家非常不错,年轻时仗义而勇猛,虽然现在年近七旬,却也是老而弥坚,虽然相交自己是有点自己的小盘算,但仍然不失豪气。

“哟,小子你这是恼羞成怒了啊。”游老头当然知道唐城不是真的生气,当即也哈哈大笑道,“老朽知道,你小子是个有本事的,陪着我这口笨舌拙的老头子,其实并没有什么意思。也就是你身边的那个穆先生,与老朽说起来才有话。”老头果然憨直,换了别人,就算有这样的念头,也不会直接说出。

“得,得,您老歇了吧,我知道您打的是什么主意,您就是问小子要枪要子弹,小子我都能做主送你一些,可这个穆先生不行。”唐城对着游老头高举了双手,“穆先生是我们身边唯一懂医的,我们这百十号人身上都带着伤,如果不是穆先生一路照拂,怕是至少已经死了一多半了。这些滇军的弟兄和日军打的很苦,既然他们能活着从战场上撤下来,我又答应了他们的长官会带他们回乡,那就一定要活着带他们回去,穆先生便是确保他们继续活下去的关键。”

见唐城已经猜出了自己的心思,而且又把话说的如此清楚明了,游老头只好笑骂唐城是个小滑头,便不再提及想要挽留穆连山的事情。两人从船上刚上到码头,突然间听到前面不远处传来了呦喝之声,仔细一听,好像有很多人在争执着什么。一行人随即加快了脚步朝着传来吵闹的地方走过去,等走近了才知道,原来是码头上做活的本地人抓住了两个来偷抢东西的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