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这么说了,马上被人啐了一口:“你还有心担心他们?敢情昨天被他们上门抢的不是你家!你看看薛家老哥身上的伤,可还没好呢!”
几个人吵了几句,没像平时那样发展成几家人的争斗,都知道今时不同往日,很快就偃旗息鼓。
惴惴不安中,他们很快就听到有铜锣敲响的声音。
“大夫、匠人、做饭、洗衣,愿意出来做工的,出来登记!”
屋子里的男男女女还在发呆,章大夫已经站了起来,招呼自己的几个学徒:“走,去登记!”
章大夫说话是不好听,但他人很好,替人看病遇到困难的,多半只收个药钱,看事情也准。现在他这么一走,大部分人不管想不想得明白,都跟着一起走。
上午巳时一到,各个坊市外面的粥棚搭建起来,很快谷物的香气飘散开来。有人拿着铜锣,一家家叫人出来领粥饭。
一边领饭,一边有人在边上刻木牌。木牌上有一家人的名字,还有一个数字的门牌号。
好多人吃了粥,领到木牌,心里面很快就安定下来,有些心宽地还能笑出声:“嘿,老子活了三十来年,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名字长什么样!”
木牌雕刻得很粗糙,雕刻的人自己都不怎么看不过眼,听到有人这么说,抬头看了一眼,一张严肃的脸上不由得也稍微轻松两分:“过几天就会开学堂,可以学认字和算术。”
刚才还在笑的汉子一听,一瞬间人都僵住了:“啊?学堂?”
雕刻的几个人岁数都不大,其实都是一些竺年身边的人,有别于打打杀杀的亲卫和银鱼,这些人被叫做工兵营。他们现在坐着,瞧不出来,其实腰间都挎着短刀,身上还装着各种精巧的武器。
周围端着粥碗的人一听,顿时就凑了过来:“会开学堂?”
“要交多少钱?”
“哦,对,叫束、束脩。”
“我家孩子十二了,能学吗?会不会岁数太大了?”
雕刻的工兵手上动作如飞,雕下一个“黄二狗”,一边说道:“不要钱,每个人都可以去学,最好也都去学。妇人姑娘也有女先生教。至少把自己名字和算术学会。”
没人比这些讨生活的人,更明白认字和不认字的区别。
在酒楼里跑堂,哪怕只是多认几个字,就能比不认字的每个月多拿六文钱。要知道两文钱都能买三个饼子了!
妇人也是同样。东萍府商业氛围浓郁,而且底层百姓没那么多讲究。不少普通家庭的妇人,会走街串巷卖自己做的头花和吃食什么的。有识字的妇人,得了有钱人家姑娘夫人的青眼,只是坐那儿说话逗个乐,就能赚的比家里的男人都多,在家里说一不二,多神气。
人们热烈地聊了几句,发现工兵们还挺好说话,在那儿施粥的还都是自己坊市里的人,就试探性地多问了一些问题。
工兵们也一一回答了,还指点他们:“你们要是有空,就去那边棚子瞧瞧,找份工做着。”
有人理所当然地说道:“做什么工啊?你们不是施粥嘛。”
工兵听他这么说,也不生气,还笑了笑:“施粥就尽早这一顿。剩下的只有不足十岁的孩子和超过五十岁的老人才有。不登记的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