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么说,我倒有点不好意思,自己捧着杯子发了半天呆,说:“好吧,你真的很想说书?”
他不满我用的这个词,但也没办法,愣愣的点头。
“你家的秘术,不想继承了?”
“我对那瓶瓶罐罐虫虫草草,真的没有兴趣。”
我的眼神闪了一下,装作没听到,想了一下,撕了一张纸写了几行字,拿在手里认真地问他:“如果你就这么走了,你爹咋办?”
阿荒皱了皱眉,叹了口气:“我爹身体还行,可是我再不出去,就真的晚了,我已经耽误了太多年了,我等不下去了。”
我触动了一下,他心里也是苦的吧,虽然表面上没心没肺。我把纸条递给他:“这是秋立闲的地址,我只管你能找到他,他收不收你,就看你自己了。”
阿荒的眼睛里燃起熊熊的火焰。
也许二零一三已经不是这样,可是在八九十年代,谁不知道秋立闲这三个字的分量,自民国时起,他走街串巷,一张吞玉吐珠的巧嘴,翻涌着上千年来街井流传的民俗传说。酒楼上,茶馆里,走到哪里,说到哪里,一边说一边改,一边走一边听,即使是那些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段子,经他一转述,也变得栩栩如生妙趣横生。
建国以后,秋立闲的名声更响,专门有人录下了他的声音全国范围播放,一时间,全国上下都沉浸在起他嘴里活起来的鲁智深和朱重八的故事里。天有不测风云,文革十年,古稀老人却晚节不保,被露着屁股的红卫兵拉出来批斗,原因是年轻的时候,给国民党的高官的母亲说过一段书……伤心之下,秋老退隐江湖远走他乡,再也没有出现在人们面前过。
他的去处始终是一个谜,然而我小时候的时候,曾经听爸妈说起过,隔壁住的那个须发俱白的老爷爷,曾经是风靡全国的民间艺人。老爷爷对我很好,经常摸着我的脑袋说我有灵性,还经常拿出自己熬的薄荷糖给我吃。最好听的是老爷爷讲故事,再烂熟的故事,在他嘴里也能开出花来。如果我有幸真的有几分灵气,估计也是拜他所赐。
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巧。
退隐江湖的高人,居然是我的邻居。我认识秋爷爷的时候,他已是无忧无惧的耄耋老人,据说前些年,有一个年轻弟子拜入门下,终于在晚年之时,他得以把一身功夫倾囊相授,从此了无牵挂,至于这弟子,我没见过,究竟是不是阿荒,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你学成之后,准备去哪里?”我问。
“哪里都可以,街头巷尾,走到哪里说到哪里,对了,镇子北面不是开了一个万宝酒楼吗?我就去那里!”
哦?酒楼开起来了?我怎么还不知道,这敢情好,等老子发了工资,也带着顾松林那小子去尝尝。
我看着阿荒狂喜地拿着地址,冲我深深地鞠躬,然后转身消失在黑暗里,苍凉地笑了笑。
这世间,终是有人,可以达成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