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麟一开始还偷偷把她的道经藏起来过,后来发现主子就只是看看,没有出家做道姑的意思,这才松口气。
碧麟不喜欢道士道姑,她小时候被爹娘卖给人牙子,就是因为有个过路的道士,说她会克父克母,克兄弟姊妹。父母听信了对方的话,二两银子就把她卖给牙婆了。
这之后她吃了不少苦,辗转来到齐府,先后伺候了几个主子,最后被拨到程黎的院子,成了她的丫鬟。
如今这世道,道姑的名声大都不太好。甚至有些是达官贵人养在道观的外室。
程黎沉迷道经,也只是一阵子。过了一段时间,便没之前看得那般频繁了。
同时她本人也越来越让人觉得难以捉摸,瞧不太出喜怒哀乐。唯有小哑巴能偶尔看出一点主子的情绪。
碧麟二十二岁时,下山置办东西,碰着了一位故人。
是她幼时一位玩伴,两人算是青梅竹马,多年未见,彼此之间竟也没多少生疏之感。
对方在得知她并未嫁人,住在山上隐居避世后,有意娶她为继室,不过碧麟拒绝了。
她并不想嫁人,更不想离开主子。
碧麟回到山上,也没瞒着主子这件事。
程黎听她说完,没太多表示。不是她不在意碧麟的去留,而是即使碧麟当真离开了玉昆天府,她在她心里也是天府之人。
他们三人之间的感情,并非一个走或留而限定。不管是碧麟还是小哑巴,便是他们走到天涯海角,他们的根都在玉昆天府。
碧麟对那青梅竹马没什么特别想法,后者却拗上了。
甚至举家搬至离昆机峰最近的城镇。
每当碧麟下山,永远都能看见那个青袍俊秀的身影站在入镇的路口,等着她的到来。
昭嘉十四年,夏。
洛京一带大旱。
这场干旱一直持续了一年零九个月,从北旱到南。昭嘉帝终日沉迷酒色,不问政事,朝堂各方势力倾轧,会忧国忧民的忠臣良将死的死,辞的辞。
偌大一个王朝,竟是无人能管百姓死活。
以致于灾民无数,饿殍遍地,大晋人数锐减,民不聊生。
而此时,一直隐于昆机峰玉昆天府的程黎,带着碧麟和小哑巴下山了。
这话碧麟自然不会信。
主子再怎么厉害,她也不是神,更不是妖魔鬼怪,还能震慑吓退野兽?
小哑巴见她不信,也没同她理论,只低头闷声不吭地做自己的事情。
要在昆机峰上定居,衣食住行四样里,别的都好说,唯独这住的地方,得他们自己动手解决。
衣物他们来时带有好几大箱,吃的喝的不用说,靠山吃山。
上下山来往交通不怎么方便,但他们又不是来游玩的,是要在这里定居长住的,也不会经常下山,所以在“行”的方面问题也不大。
唯有这住的地方是个麻烦。
碧麟不过十六七的年纪,只比程黎小一两岁,小哑巴更是才十二三的年纪。
要凭他们在山峰上建一个能遮风挡雨的房子,并不容易。
想到山下找人都找不着,一来是附近没什么人住,二来则是只要了解昆机峰是什么地方的人,都不愿意上峰来,实在太危险。
程黎来时便把生活方面的问题考虑仔细了,还把这世界有关房屋筑造,机关建设一类的书籍,都看过一遍,仔细钻研很久。
三人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才在这山腰,离瀑布清潭不远的地方建好一栋屋宅。在此之前,他们一直住在临时搭的竹屋里。
程黎不擅取名,便让碧麟和小哑巴一起给这屋宅想了个名字。
玉昆天府。
不论是外观还是内貌,它的确当得起玉昆天府之名。
天府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是出自程黎的设计。
草木是程黎和小哑巴一起移栽的,砖瓦也是他们自己烧制。
路是碧麟担了石头来,一点点铺好的。建屋用的木材等,则是程黎亲自挑选劈砍。
碧麟以前只以为主子身子骨柔弱,做不了活,后来才发现,柔弱什么的压根不存在。
程黎身手好地超乎碧麟的想象。像极了她看过的那些话本里的江湖高手。
不管是飞檐走壁,凌波踏水,还是力扛千斤,拈花飞叶,对程黎而言,都再简单不过。
碧麟也曾问过主子,她的本事到底都是从哪里学的?便是她在程家,请女师父来教,那也找不到这么多种厉害的女师父啊。
自然都是从书上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