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赵清漪调整好自己开了门,刚上初一的赵清河给她一个灿烂的笑脸,说:“姐,你还害羞呀,你都毕业了……”

赵清漪没有接他的话,冰冷着脸去了简陋的客厅。父母均在,姑姑一家也在,还有坐在中央的王冬明。

王冬明一抬头看见她,眼中露出惊艳之色。

第一个凑上来的是赵莲花,笑容满面拉着她的手说:“可是午睡才醒,来,姑妈给你介绍个朋友。”

说着她被拉到王冬明的身前,赵莲花说:“这是你王大哥,你们好好认识一下。”

忽见同年的表妹张晓过来笑道:“第一次见面,握个手呗!”

赵清漪看看张晓,这也是一个大大的即得利益者呀,所以说牺牲她一个,幸福两大家,不,是王、张、赵三大家。

赵清漪面容淡淡,以职场的态度伸出手去,说:“王先生,你好!”

王冬明忙握住那只手,说:“你好!”这乡下地方,倒很少见这样的郑重。

赵清漪又巧劲挣开了他的手,忽微微一笑,只装作不知,说:“今天什么日子,这么热闹?”

张晓笑道:“表姐,是你的好日子呀!”

“我的好日子?可我开学还要两个月呀!没到好日子呀!”

赵莲花笑着说:“我们今天是在商量你的婚事的。”

赵清漪道:“我今年才十七虚岁,如果在场有谁读过初中的话,应该有学到过基本法律。《华夏共和国婚姻法》归定,女子婚龄是二十周岁,我起码还要四年才符合。”

姑父张达笑着说:“这事其实是两家先说好,冬明这么好的条件,到哪找去呀?”

赵清漪蹙了蹙眉,说:“我今天刚认识王先生,我又不喜欢他,怎么可能谈婚论嫁?”

赵莲花劝着说:“傻孩子,可是害羞了?这刚认识不喜欢,处处就喜欢了,这么好的人家,可不要错过。”

赵清漪笑道:“表妹不是只比我小一个月吗?‘这么好的人家’,姑妈应该帮表妹考虑,像你说的,表妹和王先生处处就喜欢了。”

赵建华这时不悦地说:“清漪,这有你说话的份吗?”

赵清漪看向赵建华,说:“爸爸,你们不是在商量‘我的婚事’吗?我还不能说话?在二十周岁之前,我即不会和人结婚,也不会和人订婚,我不敢犯法。”

王冬明不禁有些尴尬,心中还是有些恼的,说:“清漪是要上大学了,觉得我配不上你吗?”

这是讽刺她势利眼清高。拒绝就是清高,这是“单选题”吗?

赵清漪很想说是,但是这样彻底惹怒别人对她没有好处,也让父母全恨上自己。

“漪漪,姑妈来了,你快出来!”

一座还是九十年代初起建的农村简陋砖房中,一个中年妇女在一间木质未上漆的房门上敲了敲。

素净简陋的屋子里,一张木床,一个旧衣柜,一张简陋桌子和木椅,窗边还有一个自制的木书架,堆着一些显然是翻遍的学习书籍。

床单被褥洗得发白,上头躺着一个穿着朴素的少女。

因为叫唤声和敲门声,赵清漪睁开眼睛,如她的名字一样,她有一双波光潋滟的眼眸。

头都还有些痛,接受着原主的记忆,对了,此赵清漪非彼赵清漪了。

她是一名系统任务的经理人,她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被选中。她既不是有杀父谋财血海深仇的世家女,也不是幻想有白马王子无理取闹强爱上她强宠她的小白女,系统怎么会找上她。

她大学毕业后在省城打拼省吃俭用七年存下钱来,终于交了房子首付了,同学姐妹听说无羡慕她。她是高中同学中最争气的人了,她小小得意一把,当然成功的背后也少不了泪水。

可惜倒霉时喝水也塞牙,在装修时一个工人站踩着了有问题的电线,触电了,送去医院抢救,但成了植物人。

之前几个星期白天上班,晚上赶装修,疲惫又受刺激,后又被触电工人的家属闹得头大,她就晕了过去。

然后才遇上这个“系统”,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委托者的执念心愿。按照赵清漪的理解,消除怨气,引导执念者的归途,许还要赚些气数。

反正系统说了,她好好完成系统任务,她就能回归自己。她是家中独女,父母虽然催婚,却也是从小疼她,只要在他们能力之内的,该有的从不少她。她要是就这样报销了,两老怎么办?

完成所有任务后,系统会给她一个心愿。

她的心愿当然是想那个工人醒来,不然要赔得她倾家荡产了。一个没有背景的女子在大城市拼出来多不容易,哪里能一朝回到解放前呀。

这头一回的任务委托者当然就是这个世界的同名同姓者,赵清漪。当然在她执行任务前原主也许不叫这个名字,只怕为了统一性,她的角色都用这个本名。

原主最后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众叛亲离,被唾骂“有才无德”的女人,乡下三姑六婆又戏称为“在外头浪的忘恩负义的烂鞋子”,现代潘金莲。

诚然,赵清漪自己在社会上厌恶渣男贱女,反对滥交。

此时接受原主记忆,细细一想,原主有错,错在她的年轻和软弱,总没有勇气拂他人之意才是根源。可她非自愿,自己并没有享受过什么,她一人为所有相关人的利益付出了代价,得到那样的结果,也实在太惨了一些。

此赵清漪是类似平行空间八一年出生的人,九七年参加高考,这样算比她还大九岁。

赵清漪虽出身农家,但是从小学习成绩优异,次次考第一。便是上高中,也是在高中招生时校长的劝说和重点高中的奖学金下,父母同意让她上完高中。

而到九七年高考时,她又以全县文科第一的优异成绩考进了京城大学中文系。

这样的成绩,读是要去读的。

但是这时候犯难了,赵家不过是乡下贫穷农家,这女儿去京城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路费哪里来?

赵父是不想支付女儿这样对他来说高昂的费用的,他是想存钱给儿子早日盖新房,而这时还没有成熟的“助学代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