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于微微这么一说,尚淑莲也觉得是这么个理儿:“她现在在哪儿呢,回去了没?”
于微微抬起手,看了眼腕间的电子表:“这会儿应该差不多到家了,周末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书包那么重,她就算要出门也该先回家一趟。”
尚淑莲点头,正准备跟着于微微先回家一趟,不远处的转弯角却恰好走来了个中年男性。这男人一见到尚淑莲眼睛就亮了,远远地就招手打招呼道:“哟,小尚,中午好啊,怎么站这儿。”
尚淑莲在外人面前总是表现出知书达理举止大方的模样,处处都要比肩那些富太太,平日里出门都是要好好描画一番的。
今儿个也就是身上实在疲累,又想着包厢里都是小姊妹才没有化妆,这会儿猛地撞见异性熟人,就颇觉尴尬,略带窘态地打了声招呼:“吕厂长今天怎么来了?”
吕厂长哈哈笑了两声,一指茶馆里头:“这不是你们三缺一嘛,老板娘打电话来找我顶一顶,我这可是特地从厂里赶过来的。你还站这干嘛,咱们快开始呗。”
一边是吕厂长的麻将,一边是于微微要的奖金,尚淑莲一时有些犹豫。吕厂长看出来了却笑道:“什么事那么急啊,能往后推就推推呗,我好不容易有时间,正想和你谈谈找你家老陈贷款的事情呢。”
90年代初,普通百姓的消费观念都还很保守,几乎没什么人敢去背一身债,当然除了农信社,在其他的银行里普通人也基本没什么贷款资质。而金融政策上,国内银行都还不得对私人企业发放任何性质的贷款,绝大多数的私人企业想要贷款难于登天,走关系塞钱都不一定能办成,大多都还只能从地下钱庄借款。
而银行想要争取下一年的信贷基数,就得完成当年的贷款任务,这贷款任务的大头就只能在国企和退一步的社办队办工厂身上完成。
这年头的国企改制推进困难,企业间三角债重重,都资金短缺,而且伴随着剧烈的通货膨胀,贷款反而是越拖欠越赚,假如有一百万贷款拖欠上一年的时间,还能净赚上二十来万的利息,企业的还款意愿就更低了,想要找一家能按时还款的优质企业也并不容易。
吕厂长的工厂就属于其中的特例。他本是私人企业,但去年又同关停边缘的国企进行了联营,算是有半个官方背景,贷款的审批也更容易通过。而他又有私人企业的优势,在经营上更加灵活,年盈利额是个不小的数字,正是银行迫切需要的对象。
对待吕厂长这种老板,银行在年底需要完成任务的时候多半还得求着人家来贷款,为此开出大额低息贷款的也不在少数。如今人家主动找上门来,尚淑莲自然不可能推拒,在丈夫的业绩任务面前,于微微想要的那二百五十块钱完全微不足道。
尚淑莲脸上当即挂上了殷切的笑容,招呼着吕厂长就要往茶馆里头走。于微微眼见着尚淑莲不准备走了,跟在身后急得要命,几次伸手想拉尚淑莲的衣袖,又被一把拍开。
直到重新走回包厢,尚淑莲把吕厂长先请了进去,才趁着吕厂长进门和人寒暄的功夫,回头瞪了于微微一眼。
“急什么,不穿那条裙子会死啊!”尚淑莲压低了嗓子,声音像从喉咙里挤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