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讲台上的陆班发完试卷又老调重弹了几句,无外乎“别看现在才是高二,高考其实已经近在眼前了,改变人生的机会错过就很难再有,不要让未来的自己后悔”。

陆班语气虽然凶巴巴的,但讲的内容也算是苦口婆心,不过台下响应者寥寥,不少同学假装在看前后左右同学的试卷和错题,实际上趁机说着和学习毫无关联的小话,见陆班没有发现,还颇有一种叛逆成功的洋洋得意感。

陆班见状也只能微不可见地摇了摇头,提高嗓音开始讲试卷。

倒也不是大家都不想考大学,考大学谁都想,但不是想考就能考上。在90年代中末期大学扩招之前,高考当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整年的高考录取率里加上复读生和考上专科的也就只有21%。

若是只论本科,在夏思清高考那年,她这种市重点中学,一整个非复读的应届班,50多个人里只有三个人成功跨过本科线,其中一人因为志愿填报保守最后去了大专。当届的一整个班里,加上一个保送的于微微,进了大学的包括夏思清在内只有三人。

若是只论重点大学,整个学校只有隔壁班一个常年在月考模拟考中和夏思清争夺第一第二的男孩子被录取,而夏思清则因为在高考前夜被告知身世,精神冲击下在考场上发挥失常,错失了自己憧憬了很久的理想学校,最终被斩断了翅膀,留在了本地的普通大学。

再加上政策也一直在变化,去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增加20多万,高考难度同步增加,但录取时却是减招。在这种恐怖的升学难度下,不少同学还没有升高三就已经打消了本科梦,只想着尽量考个中专大专,毕业就能国家分配工作,又是城市户口又有铁饭碗,也算是考出头了。

实在不行就再复读一年,多读一年录取几率总会高一点,反正这年头也基本找不到工作,复读三年四年的也大有人在。

局限在时代中的目光让人看不清前路,除了思维走在社会前沿的人,大多数人也只能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时代的波涛中随波逐流赌运气。谁能想到再过两年下岗潮就将逐步席卷全部城市,国企纷纷关停并转,铁饭碗被砸得粉碎,无数人被生活压弯了脊背和整个国家一起在困难中摸索前行。

而他们这代人,毕业后没几年就正赶上下岗潮,紧接着专科和本科就都取消了毕业分配,专科证越发的不值钱,70,80年代最优秀的初高中生才能考上的中专中师到了00年后慢慢就变成了成绩最差的学生混日子的学校,曾经让人骄傲的文凭变得拿不出手,无论在求职还是升职上都显得困难重重。过去的一个选择,未来却要千百倍的努力才有可能弥补上差距,从而不被后浪优胜劣汰,拍死在沙滩上。

陆班已经在工作竞争中隐约察觉到了中专文凭的劣势,因此耳提面命,但平均年龄十六七岁的学堂青少年们仍是懵懵懂懂,只觉得时候尚早,青春肆意,自己的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正所谓:“张华考上了燕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后员,我们都有着光明的前途。”

陆班在台上扯着沙哑的喉咙一道道讲题,夏思清看着这一幕,心中只觉百感交集。

这时,旁边的桌面上,两根手指模拟着走路的小人,将一张纸条一点点推到了夏思清面前。

——你还好吗?

纸条上的字迹字如其人,清秀中带着灵动,总是拖得长长的撇和捺也带着本人性格里的跳脱。夏思清还没伸手拿过纸条回话,孟雨秋就又把纸条拉了回去奋笔疾书,再递过来时纸条上又多了一行字。

——不要难过啦,不要理他们,谁都有考差的时候,下一次你一定会考得很好的!?

夏思清看着画在句末的那个丑丑得笑脸,不由也跟着笑了。

她拿过纸条回道——嗯,下次考试我第一。

纸条再递回来时超大的字体表达了孟雨秋同学澎湃的心情——女王!!受小的一拜!带小的发财!我要求不高,前十就可以。

——班级还是年级?

——班级班级!年级不敢想。

——哦,知道了,年级前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准备好接受我的鞭打吧。

这回的纸条递过去后没再被递回来,孟雨秋直接转头冲着夏思清瞪圆了眼,捧着脸张大嘴做出了惊恐呐喊状的鬼脸。

讲台上陆班粉笔在黑板上重重一顿,孟雨秋连忙又低下头,看着桌上的试卷一脸我很认真的模样。

夏思清止不住唇角的笑意,整个心情都跟着飞扬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