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汗王看来,现在的安北都护卫凛将才平平,全靠寒门出身得了秦帝信任,而大秦上下正因为和亲和安南大胜而放松了警惕,根本不可能应付得了他的突袭。
他趁着这个机会南下,肯定能所向披靡,打大秦一个措手不及。
但他绝对想不到,卫凛的确才干平平,可那就是个摆设,兵权全在萧湛的手里。萧湛掌控之下的安北,从未因所谓的和亲而放松警惕,甚至很可能亲手弄死了一个和亲公主。
如此,北蛮匆匆拼凑出来的一帮乌合之众,对阵严阵以待的安北精兵,萧湛的信心如何不难想象。
二月中旬,北蛮南下,大秦的安北都护府迎战北蛮。
二月末,安南战事告结,秦帝以军功为由,封秦暄为镇南王兼都护府副都护,并从都护府辖下的十六州中划出了十三个,作为他的亲王封地,同时命雍亲王父子率部分将士入京献捷。
安南战事结束了,雍亲王父亲即将回帝都,雍王妃的心情却不见好转。
原因无他,秦帝这道命令一下,安南都护辖下州府顿时少了一大半,就连大都护的职权,都被秦暄吃下了一部分,再联系到秦暄之前的战功,王府手里的兵权恐怕也保不住了。
日后,也不知道秦帝究竟会如何安置她的夫君和长子。
三月中旬,雍亲王父子率领数百有功的将士,抵达帝都。秦帝明面上对这些有功将士很是大方,命太子率领文武百官亲自去迎接,于大朝时用的乾元殿中献捷。
雍王献上捷报之后,并未表功,而是开始请罪。
叛乱起自安南,他这个做了二十年安南大都护的人,有治下不严之责,后来更是出了陈实这么个叛臣,这是识人不明。
雍王自陈有罪,请求辞去安南大都护官衔,并举荐五皇子秦暄接任安南都护。
秦帝很想答应下来,但想起秦暄之前在信中说的“儿臣进驻安南时日尚短,纵有军功,亦有根基不稳之患,望父皇厚待王叔,莫使儿臣背负刻薄寡恩之名”,便改了主意,好生安抚了雍王一番,拒绝了他的辞官请求,准他在帝都留一个月,之后继续去安南做大都护。
雍王起身谢恩,在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
当真让秦暄说准了,秦帝不会准许他辞了大都护的官职,安心作个闲王。
经历了安南叛乱之,见识了秦暄的手段之后,他倒是真心想把整个安南都交到秦暄的手里。
安南住的几乎都是归顺大秦的异族人,他做大都护的这二十年,着实失败得很,非但没让这些异族人归心,反而让本来如同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异族人联合了起来,发起了叛乱。
他自己更是亲手提拔出了陈实那样的叛将,父子二人都险些死在这场叛乱之中。
想要打服这群异族人不容易,若是还要镇抚住他们,让他们不再掀起下一场叛乱就更难了。雍王自问,他若是有这个本事,就不会之前的叛民了。
在雍亲王看来,秦暄却有这个能力。能带兵打胜仗,能抚顺异族,安南只有交到他的手里,才能长治久安。
他不是嫉贤妒能之辈,为了家国安稳,心甘情愿给小辈一个出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