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做生意的关系,沈早早脸上挂着的笑就没有塌下来过,拿出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态度,哪怕只是小小一副五毛钱对联,沈早早也愣是让对方心中生出一股愉悦,花钱花得真值的心情来。
“一般考试考几名啊?”也是,成绩不好,算起来不可能这么快的。
“侥幸,第一名。”
“第一名?班里头的,还是学校里头的?”大婶家里也有孩子念书,对学校的情况还是知道一点的。
“一百多个人里的第一名儿。”
沈早早太清楚了,在八十年代末,作为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好到底能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影响。
那一茬接一茬来她家挖她去念书的老师,已经足矣证明这一点了。
摸透这个情况之后,沈早早从来不屑隐藏自己好学生属性。
这不,沈早早一报出自己的成绩来,问她买对联和红灯笼的大人们看着她的眼神完全不一样了:这是一个好学生啊!
像沈早早卖的东西,普及性比较高,接受度强,没一会儿,一堆人围在沈早早的三轮车前,你两件、我三件的买了起来。
“小姑娘,今年你几岁了?这忙了一会儿,都没见你找错过钱。”
旁边一起摆摊的阿姨好奇了起来,对方买什么东西,小姑娘也不低头,漂亮的小脸对着人笑呵呵的,一看就讨喜。一双白嫩嫩的小手,往下面一抓,对方要的东西,一件都不错地抓在了手上。
对方递钱过来,但凡不是刚好的,小姑娘都几乎能做到一手接钱,另一手找钱。
不是做生意的不懂这里的门道儿,这不但手要快,脑子还要灵活,更难得的眼睛尖啊。
谁兜里也不可能只放一块两块,十几、几十还是有的。
对方拿一张多少面值的钱出来,自己该找多少,这不但要看得快,还要猜得快。
小姑娘收钱快,找钱快,给货还快。
冲这速度,别人做一单生意,小姑娘至少可以做一单半。
这么一来,小姑娘做成的生意笔数,慢慢的就变成了别人的两、三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