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羽宁立刻把怀里还捧着的蔬菜放地上,两步上前,对着陈正光恭敬的鞠了个躬,“谢谢您,陈伯伯,让您为了我的事费心了。”
陈正光受了安羽宁的这个礼,心里也觉得这个孩子很不错,不是个白眼狼,帮她费费心也值当了。
心中感慨着,陈正光忙上前来拉起安羽宁。
“好了,好孩子,伯伯得你爷爷托付照拂与你,帮你打点这些个小事,哪里值当你如此大礼,宁宁啊,伯伯跟你说,这支商队在京都不会停留太久,暂定是后日一大早天不亮就出发,所以你该要准备的东西,就要赶紧准备好了,千万不要临到路上了才发现什么都缺,有什么不懂的,你到后院去找你陈婶婶,让她帮你张罗张罗。”
“伯伯您放心,该准备的我都已经准备好了,多谢您跟婶婶费心。”
“行,既然这样那我也就不多说了,好孩子,趁着这两日你好生歇歇,后日一大早伯伯来喊你。”
“嗯,好,我都听伯伯您的。”
送走了前来报信的陈正光,安羽宁也不忙着收菜了,赶紧回房间去,再次把自己的家当清点复查了一番,查漏补缺。
大件的东西不能一点都不带,怎么说自己此番离开,如若找到亲人了的话,也不知道今生还回不回得来,所以明面上的家当必须得带一些。
安羽宁把自己以前使用的那口红漆大箱子留在了外头,里边装着自己平日穿的衣裳,一副铺盖,两双自己新作的千层底,旧铜镜,破梳子等等的随身物品。
另外自己先前采买的大竹背篓,她留了个在外头,里边装着些米面饼子,小吊锅、盐、少量的药品、打火石、油纸伞等等杂七杂八的东西,也是满满当当的一背篓。
最后东西装实在是不下了,导致安羽宁不得不把当初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那顶,可以容纳两人睡觉的小帐篷折叠好,堆在了背篓上头。
寻了些富裕的,村民自家有地的村落,每个村子都买上了些稻谷、麦子、糜子与粟米,当然这里头自然是稻谷最多,谁叫她是个爱吃米饭的宝宝呢?
就这样一点点,一车车的,安羽宁接连跑了五天,买了差不多三千斤的稻谷,因为的刚刚秋收过后,稻谷便宜,总计花费了十五两,再加上一千斤的麦子五两,糜子与粟米共一千斤花费四两,这一下就去掉了她的一层肉,足足用掉了二十四两。
再加上前头买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并箭支,花掉的差不多六两银子,安羽宁手头的零钱就只剩下十八两银子在手了。
银子啊,它真是不经花呀!
不过好在自己手上有这些东西存着,即便是手里一个大钱都没有了,她也是饿不死的!
想着自己空间里堆积的粮食,安羽宁咬咬牙,去了石匠铺子买了个脸盆大小的石磨花掉了二百钱,买了些盐跟桂皮八角等简单香料,外加十斤菜籽油花了八百钱。
数着手里剩下的十七两,安羽宁决定再也不动了,她总得给自己留点退路,万一路上再遇到什么事,自己也得有银子应急不是?
日子在安羽宁不断的采买中不知不觉的过去,眼见着离她出孝都半个月了,自己的东西早就配齐了不说,便是连空间中,自己也早早的准备好了大量的包子馒头饼子。
赶路所用的如羊毛睡袋,小吊锅,洗脸的铜盆、水囊、一小包粮食,食盐,火折子换洗的衣裳,等等杂物都放到了新买的大背篓中。
自己的武器如弓箭、箭囊外带里头的十支箭羽,家里自己上山砍柴用惯了的柴刀也都收拾齐整。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肇爷爷把自己求他做的弹弓早就给了自己,安羽宁试了试,发现这东西做的不赖,是个好武器!收了三把到空间,剩下一把跟弓箭放在一起,只等着出发的时候带在身上就好。
万事俱备,一切只欠东风,安羽宁期盼着陈伯伯给自己带来好消息。
“宁宁,宁宁?宁宁你在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