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内阁改制(第三更)

更重要的是,疆域还在空前扩大。

这个时候的大明朝疆域不是像朱棣时代设立土司做羁縻制度就完事了。

张凡统治下的大明朝,现在是在地方上做全面的深度的行政化管理,建立城寨,推行新政。

一切都变得更加复杂。

皇帝一人怎么可能裁决全国大小事务?

所有,要分权了。

必须分权了。

当然,只是在行政上分权,而不是军队分权。

行政上分权的意义就在于下放决策权。

以前大明朝的最高决策权在司礼监,执笔太监和掌印太监手里。

其实就是在皇帝手里。

皇帝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官府首脑。

现在要分出来,不能按照朱元璋的那套玩了。

不是那套不好,是已经无法跟上时代潮流。

顶层的权力架构该做调整。

如何调整?

其实很简单,将司礼监的执笔和掌印给内阁就可以了。

内阁既可以拟定建议,又可以拍板决策,并监督执行。

如此一来,就相当于唐朝的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合并,相当于宋朝的政事堂。

内阁首辅可以理解为内阁首相了。

相和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相有决策权,辅没有。

当然,有了权力,对应的就是义务和责任了。

一旦内阁有了决策权后,就要有责任对其决策的后果负责。

这样难道不怕皇权被制约吗?

还真不怕。

你看汉朝的时候,丞相的权力可比宋朝政事堂的宰执要大,丞相有专门的丞相府,官员们去丞相府议论国家大事。

你看刘邦和刘彻的权力被制约吗?

只要军权在手里,怕什么呢?

如此崇祯心意已决。

但大臣们却接二连三奏疏上来,表示皇帝要慎重考虑眼下辽北和西北的战事。

知道八月十二日的清晨,捷报送到了北京。

捷报的声音唤醒了宁静的北京城,人们探出头看观望。

刚刚跑去上班的大臣们听到辽北捷报,都有些诧异。

这么快就有捷报了?

“有捷报有什么用?”礼部郎中崔永敏说道,“无非就是击溃了建奴的某支军队,能全部消灭建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