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但因为戚杏是戚家女,便是有蠢蠢欲动者也不敢真做什么,只能醉翁之意不在酒地与戚太傅虚与委蛇,试图传递感情。
实际上戚太傅也对边关战事有着自己的想法。事到如今,他依旧潜意识觉得戚杏是自己能掌控的,尽管她背着他私自从京城跑走。但她立了功,让戚家长脸,戚太傅便也不太追究此事了。
而在他看来,戚杏始终是要卸甲归田,回到戚家待嫁的,焉能在边关蹉跎一生?何况陛下怎会统一他戚家有文臣武将皆占据要职?要将自家孙女的兵权拱手让人也确实肉痛,所以戚太傅同样想趁着此次护送火臼到边关之事同戚杏提一提由谁来立功之事,实行逐步的兵权转一圈。如此一来,哪怕戚杏离开边关,兵权尚在戚家手上。
当然戚太傅也不是有什么谋逆之心,只是人的本质是贪婪。
哪怕双手抓满了金银珠宝,人们依旧无休止地想要得到更多,也无法忍受哪怕只有一文钱从指缝中掉出。
戚太傅向边关去了信。这些年来自从戚杏自揭身份后双方也渐渐恢复联络,多是戚太傅以一些京中变化向戚杏换取边关情报。然而用戚太傅的话说就是戚杏的翅膀是真的硬了。她的回复都是一些“我还好”之类的敷衍之语,有关军机是没有透露半个字。
这回戚太傅送信过去,戚杏根本没有回应。他气戚杏不顾大局,但也莫可奈何。
远在边疆的戚杏收到戚太傅的信已经毫不意外他会说出这种话,事到如今,祖父还没有明白她已经不是那个事事受他掌控的戚杏了。她如今虽不说与他平起平坐,但也只是低他一级。
她是正儿八经的正二品骠骑将军,待班师回朝上朝之时,她也是站在祖父一回头就能看到的位置。
将祖父的信随手丢进火中,戚杏看起另一封信,眉目瞬时柔和无比。
她等着兰亭所说的厚礼。
沈兰亭的厚礼紧赶慢赶在两个月后终于从京城到了边关,厚礼固然让戚杏感到惊喜,但最让她开心还是要属于护送厚礼前来之人。
谈漪漪。
戚杏怎么也没想到谈漪漪会来,在料理了交接之事,听谈漪漪讲完这火臼该如何用,她终于将一直以来好奇之事问出口,即她怎么会过来。
谈漪漪小声告诉她制火臼的材料是兰亭从她那里买入,她如今与皇家合作,成了皇商。她还表示希望戚杏能够快些将戎狄打服,最好一并能将戎狄的老巢一举拿下云云。
如此一来她就能够像阿寅所说的那样将她手下的产业发展到大雍之外。作为皇商,她可以代表皇家开辟一条前所未有的、沟通各国的、新的商路。
戚杏心中火热,有这样的大杀器她若还是拿不下戎狄也可以自裁谢罪了。
事情比戚杏想象的还要顺利。
火臼一出,无论是大雍这方还是戎狄在弹丸炸开,城门粉碎的那一刻皆失去了斗志,双方士兵皆不顾生死立刻跪拜在地以头抢地以求上天宽恕。
戚杏气沉丹田,朗声宣告上天站在大雍这边,速将贼寇从大雍的土地之上驱逐!
大雍的士兵们本就在战前被告知过火臼的存在,经戚杏这么一提才意识到这是他们大雍降下的神罚!
大雍士兵的士气肉眼可见地飙升,他们提刀追上,如割草一样收割着毫无反抗之力的戎狄士兵的头颅。
戎狄士兵在见了火臼的威力后便精神恍惚,跌坐在地,满心绝望。他们不明白究竟自己是哪里做错了,上天一定要站在大雍那边而不是他们这边。
此战一胜,大雍成功收复一城,拥有天火的消息不胫而走。
在另一座被占城池中戎狄士兵尚未反应过来天火究竟是什么东西以前,戚杏乘胜追击,连下两城。
戎狄连滚带爬,试图逃出大雍境内,戚杏却完全没有穷寇莫追的意思,冷酷无情地将所有敌寇肃清。
压在大雍头上多年的耻辱一朝洗刷干净,快得让人反应不及。原先两座城被戎狄奴役驱使的百姓们骤然得到解放,还如做梦一样,戚杏便已按照早已计划好的那样进行着收复城池的一切事项。
这一战便是戚杏也不能说自己立下了多大功劳,其□□劳最大的是那架黑黢黢的火臼。
也不是戎狄太弱才会被打得溃不成军,而是火臼实在太强。便是戚杏在第一次见到这大块头时心中也是满满震撼,她没有说出口的是在她看来这样东西便不是如今该有东西。
它实在太强大,并且在当下几乎没有任何化解之法。拥有它的国家怎么能忍住不向四周扩张?
戚杏骁勇善战,却并不好战。她庆幸大雍如今的皇帝是沈兰息,因为他看上去清心寡欲,并不是个好大喜功喜欢掠夺的皇帝,不然黎民百姓休想安生,只怕数辈都要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大捷的战报迅速传回京城,百姓们欢呼庆贺。他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是以在温饱问题之外,他们开始渐渐需要一些精神层面上的满足。而收复城池洗刷耻辱便是很好的一种精神满足,大雍各处都洋溢着快乐的气息。
京城之中更是各处张灯结彩,看着像是过年节一样。
在这样欢腾的气氛当中,宫中传出一则坏消息。皇上胎中所带之症频发,身体一下子不好。
百姓们尚在庆贺,不知发生了什么,大臣们却立刻紧张起来,生怕皇上好端端地就这么去了,那大雍如今连个继承人也没有,可真是要乱了套了,尤其是大雍如今还刚有了火臼这样杀器。
以戚太傅为首的朝中重臣浩浩荡荡地向皇宫去求见陛下好看清事情如今糟糕到了什么地步。
倒是也未受到阻拦,就这么四平八稳一路通畅地到了龙床之前。
事情比他们想象的要好上许多,皇上并没有奄奄一息,只是面色苍白,看上去离驾崩还有不小一段距离。
众臣拜见,嘘寒问暖。
沈兰息静静接受了众人的关切,最后由在他身旁站立陪伴的周寅告知大臣们皇上的安排。
即陛下龙体欠安,需静养百日,百日之内暂免早朝,若有要事便上书奏折。
暂停早朝固然严重,但与陛下的龙体相比都是小事。只要皇上能安然无恙,暂停便先暂停了吧。
于是便开启了事事上奏而无早朝的一段时间。
很快皇上静养带来的不便便显示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