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沉带着薛宁,恭恭敬敬的给两座牌位磕了头又上了香,这才让薛宁端了茶到了苗氏跟前。
苗氏心下得意,再如何,她现在也是家里唯一的长辈,这新媳妇不一样得给她敬茶?
薛宁端了茶刚要跪下,就被江沉拉住,她不解的看了江沉一眼,明白了什么,便站着将茶水递上去,“姨母请用茶。”
这些苗氏的脸直接黑了,她没料到这薛宁也真的叫她姨母,她目光不明的看向夫妻俩,恨声道:“我是你们爹的妻子,就当不得你们一声母亲吗?”
江沉笑了笑:“我娘早就死了,姨母如何会嫁给我爹,我娘又如何没的,您难道不知道?”
妻子刚进门,若是被这女人拿捏住了,这今后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而且他接苗氏母子几个回来,当然不是让她们回来当家做主的,他就是要让她们知道,这个家里是谁说算的。
苗氏气的直哆嗦,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一直沉默的江妙仙却怯怯的道:“大哥,大嫂,爹娘之前的事都过去那么久了,现在何必再提,现在一家人在一起,不就很好吗。”
江妙伽静静的瞥了她一眼,淡淡道,“感情自小没了亲生母亲的不是妹妹呢。”
江沉则拉着薛宁站直了身子,将薛宁手中的茶杯直接放到桌上,“既然姨母不想喝那就算了。”
苗氏翻个白眼,差点就晕了过去。
江沉不理会她,带着薛宁和两个妹妹见礼,又给了见面礼,这认亲就算完成了。
江沉带着薛宁离去,然后江妙伽也起身不愿多呆,临走时又笑着对苗氏道:“姨母,方家过几日就会过来提亲了,姨母还是多劝劝妹妹的好。对了,管家的对牌以后就交给大嫂了。”
“你、你们!”苗氏手指颤抖着,半天说不出什么来。
江妙仙看着江沉他们走了,眼中神色莫名,半晌才对苗氏道:“娘,我一定会给你争口气的。”
等她大一些,嫁个有权势的男人,看这兄妹俩不求着自己。
苗氏欣慰的看着自己的小女儿,点点头道:“娘和你弟弟就指望你了,你姐姐咱们是指望不上了。”
有丫鬟将话告诉了江妙伽,听了这话,江妙伽当时就笑了,也就是江妙仙现在还小一些,不然就江妙仙姐妹现在的名声,要想找个有权势的夫家,还真是不容易。
可人有上进心是好的,自己这个妹妹从小心眼就多,心气儿也高,就看她自己以后有什么造化了。
江沉瞪了沈思阮一眼,沈思阮尴尬的摸摸鼻子,他知道大舅子这是生气自己不提前和他打声招呼了。
可是这江妙仪母女几个实在是太恶心人了,先不说自己是江妙仪的姐夫,就算是个不相识的人,她在自己亲大哥的婚礼上算计人就够恶心人的了。
如果他不给江妙仪母女几个教训,顺便将这搅家精弄出去,他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媳妇。
现在好了,虽说话说出去难听,江家难免被人笑话,可到底能将人弄出去不是。
名声什么的,过段时间也就过去了,以后日子顺遂才是正当的。
江妙伽看向苗氏,问道:“姨母,如今看来,妹妹不嫁是不行了。”
“我不嫁给这个丑八怪!”江妙仪一听要将她嫁出去,顿时尖叫。
江妙伽冷冷的看她一眼,“拖姨母的福,估计很快上京城就会传遍这件事了。你说还有谁家愿意娶你?”她扫了江妙仪一眼,又道,“况且,以你二嫁之身,又有哪个官家或者勋贵愿意娶你?”
江妙仪被她说的脸色惨白,但是还是坚持着叫道:“我不管,我不要嫁给这个丑八怪。”
江沉闻言,冷声道:“这可由不得你。”
江妙仪身子一顿,自己爹没了,现在是江沉当家,她害怕的看向苗氏,哀求道:“娘,我不要嫁给他。”
苗氏刚才想的清楚,所以没再理会女儿的哭闹,反而训斥道:“你就消停消停准备备嫁吧。这方校尉好歹也是六品,你嫁过去就是官太太了,别不知足了。”
“娘!”江妙仪这次真的哭了,自己亲娘都不站在自己这边了,她还有什么指望啊。
一行人走后,天色也不早了,为了防止江妙仪再出幺蛾子,江沉直接让人将江妙仪看管起来,估计出嫁之前不会出来了。
苗氏当然也不是就不管女儿了,在所有人走后,又偷偷的过来安慰她:“妙仪啊,事情已经发生了,你不嫁给他还能嫁给谁?”
江妙仪哭的很是凄惨,“娘,您怎么能这样呢,我的心思您还不知道吗,让我嫁给那人,还不如叫我死了算了。”
苗氏叹气道:“你的心思娘又怎么会不知道,只是事情已经发生了,那沈思阮明摆着对你没心思,不然也不会故意反过来设计你了。那人我也打听了一下,虽然长的丑了些,可好歹也是正六品的校尉,你嫁过去也是官太太了,那沈思阮也不过是正六品罢了。这嫁过去做正头娘子,总比先到沈家做了妾要好的吧?这事估计上京城里就要传遍了,你若是执意不嫁,这以后还怎么出门啊。妙仪啊,听娘一句劝,嫁了吧。不然咱们娘几个都得不了好。”
而且她没说的是,今日是江沉的大喜日子,她们几个坏了江沉的好事,让他丢了脸面,若是再不乖觉一点,她们可得不了好。再说了,江宇还在梧桐书院呆着呢,若是江沉一不高兴,动用自己的关系让他在书院吃苦头可怎么办。
江妙仪听了这次倒是没再大喊大叫,只呜呜的哭着。苗氏一看便知说动了她,便又劝了几句走了。
回到住处,江妙仙正拧眉坐在那里,见苗氏进来,当即恨声道:“这下好了该算计的没算计上,还白白搭上了名声。我这以后可怎么说亲啊。”
苗氏拉着小女儿的手,安慰道:“你还小呢,要说亲也得几年以后,那时候谁还记得这事啊。也许那时候那方正闯出了名堂,谁还会说八百年前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