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山中别有洞天

大晋太宰 青山铁杉 3173 字 11个月前

“颜严,你想想,如果你能在水车当中放进去一个刀具,用来加工木料的话,是不是比一个佃户的速度要快得多啊!”司马季转头看向颜严,目光当中很是期待。燕王的期待其实不高,刚开始别说锻压矿石了,能伐木就能让他高兴好一阵子。

“殿下,封国有的是佃户,何必如此呢?”颜严老神在在的道,“只要殿下一声令下,不管是多高的巨树,百姓一拥而上,什么事情办不到。”

司马季咧了咧嘴长出了一口气,跟在身边的哈莫尼听出来了,这个声音是,啊?

“现在我就想知道,安装锯齿是不是比一个人速度快,下次过来我要看见!”啊完之后司马季换上一副刚愎自用的样子,解释不通就不解释,先把东西给我做出来,然后问道,“琉璃工匠安置在哪里了?”

而这次指点的东西,他可不是一个门外汉了,被抓来的波斯琉璃工匠,同样被暂时安置在这里,因为他做过这行,所以玻璃的发展历程略微有些了解,中国当然很早也有了琉璃,就像是很多东西中国都出现过一样,但南北朝时期琉璃作坊在洛阳出现,却是大月氏人带来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又失传了。

而瓷器恰恰在南北朝时期长足发展,在隋唐时期到了一个爆发点,同时期琉璃作坊却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消失了,不知道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早期琉璃确实槽点太多,连他的大侄女司马宣华都说太容易破碎。

被提拉伽送过来的琉璃工匠前后有两批,人数加起来有四五十人。这个人数已经足够了,毕竟在劳动力方面,我大晋虽然比起历朝历代都算是肾虚,但和其他文明相比还当得起人多势众四个字,让人过来帮着波斯工匠做辅助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这些波斯工匠面前,燕王此时的形象可以说是光芒万丈,这些波斯人可以不认识他燕王是谁,但是必须认识他身上的丝绸长袍,司马季是有备而来的。不知道你们波斯人就是用丝绸贸易把罗马人弄的苦不堪言吗?

一身丝绸长袍的司马季,就相当于穿了一身黄金在身,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出现,就算波斯工匠并不知晓他的身上,也不耽误直接纳头便拜。

“这批人是极其重要的,先把琉璃作坊给我弄出来,我要亲眼看着他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季很郑重的对颜严叮嘱道,“这可比刚刚的水车更加重要。出了什么事,拿你是问。”

物以稀为贵,整个晋朝能把水车制造出来的工匠有的是,但能制造琉璃的工匠,他不敢说一定没有,可就算是有,他上哪去找?把全国都翻一遍么?

“人数其实不宜过多,多了可能超出控制的能力,我要五千能打的骑兵,一旦他们不再是贼寇的那天,立刻就能上战场。”司马季一回头觉得杨馨和自己的距离有点远,一把扣住女人的肩膀拉入自己的怀中,杨馨本能的挣扎一下,后来还是顺从的安于现状,听着司马季交代对这件事的看法。

“慕容氏有重骑三千,我们怎么也不能比他少不是么,不管怎么说我一个王侯,比不过一个大都督,这也说不过去!”司马季像是征求支持率一样搂着女人询问道。

想要种田暴兵,要么有人要么有资源,最好是两样都有。目前司马季处于一个有资源,但人力略有不足这么一个状况当中,但是资源么?可以某种情况下补充人力上的不足。

如果看后世的东北,可能很难想象农业时代这块地方,很长时间内人口都不如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多,可这是事实。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后来在东北发展起来的势力,往往迅速就开始制定制度吞噬人口进入制度当中,稳固自己的基本盘。

这么少的人口,这片土地还能让他们崛起,这就必须要感谢这片土地上的资源了。司马季不指望能爆出来六万八旗军,那来个五千人使用,他觉得自己的要求一点不过分。

晚上他们就回到了天津庄园,一路上司马季疯狂暗示没有得到回应,最后让哈莫尼洗白白过来陪自己睡觉,夫人这不是有的是么,不一定非要姓杨。

杨馨确实很忙,想办法把燕王养寇自重的设想变成现实,这首先要对高句丽旧地的一些部落进行了解,所以正好眼不见心不烦,放任司马季放浪形骸。

这倒是冤枉他了,司马季绝对没有忘了正事,亲自过问了棉花的种植情况,经过几年的适应,棉花终于有了大量种植的基础。棉花很重要,不过更重要的事情还有别的。

等到杨馨稍微理清头绪回府的时候,燕王领着哈莫尼失联了,谁也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只知道是和颜严一起出去,至于去哪了,没人知道。

司马季此时正在群山当中陶冶情操,仰望着远近的郁郁葱葱,感慨祖国的山河壮丽,随后长叹一声道,“是一个隐蔽的好地方,人迹罕至,唯一担心的就是别被野兽袭击了。除此之外应该没什么可担心的地方。”

哈莫尼站在司马季身边好奇的看着不远处的一片亭台楼阁,还以为这是燕王又找到了一个风景不错之处,修建自己的秘密花园。这怎么可能,他又不是石崇,不会做出这种浪费资源的事情。

不过他也确实打着修园子的名义,在这个矿山起了这些建筑,但绝对不是给自己住的。而是给这些常驻此地的铁匠居住的,隐蔽的地方还有一座座高炉,。高炉生产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在高温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从而还原得到铁。炼出的铁水从铁口放出。这一技术在汉朝已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