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风雨飘摇

大晋太宰 青山铁杉 3232 字 11个月前

“皇后既然有了决断,臣等听命!”几个宗室、大臣对视一眼齐齐开口道。

皇后现在一言九鼎,不过这只是他们这么看,自从掌朝以来南征北伐接连胜利,作为掌朝的皇后贾南风当然十分高兴,我大晋连战连胜也算是对自己的褒奖。不过冷暖自知,执政是表面风光,受用不受用,当事人最清楚,贾皇后处心积虑争夺权力,到手之后才发觉烫手。

这是所有权臣的困境,当初杨骏、汝南王都面临过。在野的时候,一心一意拆台,反正会有执政善后,拆得越烂越有利。等终于轮到自已粉墨登场,冲上前台一瞅底下坐着这么多面目可憎的酒囊饭袋!才知道当家不易。

晋朝的公卿是无法过份得罪的,当满朝文武都无欲则刚的时候,皇帝都拿他们没办法,何况执政的不是皇帝?杨骏、汝南王人热脸贴上冷屁股,徒增笑料而已。

贾皇后就做得比杨骏等人漂亮。她很清楚众公卿士族不可能都被笼络,众公卿士族也不敢明目张胆的与她做对,历次政变他们都充当看客,一副事不关已的姿态,他们肯定会将看客姿态坚持到底。

不过这种姿态可以对付士族,却不能对付宗室。贾南风就算不对所有宗室示好笼络,也一定要专门挑几个出来笼络,朝中的公卿士族虽然有名望,但是却没有一兵一卒。宗室就不同了,天下军镇十之八九,他们的统帅都姓司马。

别说没有上赶着过来示好的宗室,赵王司马伦就算一个。不过贾南风很知道这个赵王是什么德行,才能不在汝南王司马亮之上。皇帝的这些亲弟弟是要重点防备的,贾南风只能选择拉拢宗室远亲,就算谈不上拉拢,至少别和自己作对。

其实河间王、范阳王也都是在贾南风的视线之内,燕王当然也在里面,他想要用宗室当中的远亲,平衡一下宗室当中太近的一脉。

半月之后,司马季就接到了安抚的圣旨,无非就是大晋是你强大的后盾,只要皇嫂在,青玄大可以不用着急,皇嫂和陛下在等着你凯旋而归。

“我从来都不着急!”司马季面不改色的把圣旨收起来,然后赏赐了传旨的黄门。

最近逃出国内城的高句丽逃民明显增多,这就是一个好兆头,司马季着重问了一下城中有没有什么喜闻乐见的事情,比如人吃人什么的。

然后得知了每天都能看见收尸的人拉动尸体,不过人吃人倒是没有亲眼见到过。

“那你们知道不知道尸体拉到哪里去了?”看着对方茫然的神色,司马季脸上堆满了笑意,给我继续围城,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逃民事件接二连三,最终突然连续几天没有抓到任何逃民,但在燕王看来这是好事。

“我一定要拿着相夫的脑袋传首千里!”烽上王相夫往来几次的小手段,除了让司马季加深一定要砍了对方的脑袋的想法之外,一点作用都没有。

这次他要是放过了高句丽,在外部重压之下烽上王要是真把高句丽拧成一股绳,以后还不得上天?所以不管怎么样,这次一定要出来一个结果。

“大将军,要不我们攻城吧!”见到司马季猴急的样子,何龙见此机会提议道。

“不攻!就让时间来证明到底谁才是对的!别说是一座孤城,就算是一块石头我也要把它磨成粉!”司马季还是没有糊涂到底,对着一道冰墙攻城,他不能这么干。

冷静下来的司马季恢复了平淡之色,就好像刚刚气的直跳脚的人根本不是他,慢吞吞的道,“急什么,只要他不会飞,迟早是本王的阶下之囚。一切开春见分晓。”

谁说没有进展就一定是坏事?在宣传之下,坏事也可能是好事。败仗也可以是战略转进,粮食歉收也可以说是下一盘大棋,燕王现在可以说是骑虎难下,但要说把高句丽王都团团围困,弹指间城池可破,同样说得过去。就看你怎么说了!

司马季不想体现自己这个燕王太能打,这不符合自己想要远离洛阳的初衷。他又想要让洛阳别这么看轻自己,这种标准的骑墙态度,要是在革命战争时期,应该在第一批肃清反革命的名单当中,幸亏现在是晋朝。

洛阳的士族屁事不干,仿佛巨婴一般的生存环境,虽说才能没有多少。但就是有时间关注国家大事,哪怕最终会拐到清淡上面,可他们确实是关心。

既然如此,司马季就保持着消息的流通,让这些洛阳士族知道现在燕王遇到了麻烦。晋卫就负责当中的消息传递,通过非常正式的渠道燕王府,通过非常正式的路径幽州商队,将和高句丽作战的态势传给洛阳。

现在司马季正在前线,并没有在王府当中,一些下人嘴巴不严这根本不能怪他。

晋卫本身就要担负多种工作,如果连带节奏控评这种最最基本的素质都不具备,那燕王毫无疑问会非常失望,一个情报组织首先要保证消息的流通,至于是真消息流通,还是假消息流通,这就完全在于燕王想要让什么消息流通。

洛阳很多的商铺本身就是一个个据点,依靠着这些产业的掩护,晋卫不但绝大部分经费可以自给自足,而且可以轻易探听到各种消息,基本能保持对外界的耳聪目明。

“听说燕王带了众多美貌侍女上了战场,这些侍女一个个年轻貌美,每天在大营当中寻欢作乐,这哪是一个要大胜仗的态度?自古以来,就没有这么荒唐的王侯……”

“是极是极,哪有带女人上战场的,这是大忌!现在燕王骑虎难下,在天寒地冻当中耗着,就是因为做出了此等忌讳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