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大魏国境内人人皆传一种新酒——山竹酒。
“山竹是何物?”
“好像是庆阳特有的一种山果。”
“那山竹酒也就是果酒?”
“算是吧。”
“嗨,果酒有什么好喝的,那是女子们喝着思情郎的甜水儿罢了!”
民间对此酒如何评议,并不会影响到宫中。
皇帝原本还因为庆阳水患一事而头疼得紧,忽闻庆阳出了一味特色果酒,当即派人弄了两坛进宫,并邀请几位重臣共赏。
酒水本身正如百姓们所评议的,味道清甜,几乎没有什么酒气,适合姑娘小姐们喝。
可是坐在这殿中的君臣却觉得此酒乃上上品。
皇帝高兴,赏此酒新名。
不出三日,大魏几乎人人皆知“太平酒”。
京城几间老字号酒坊的伙计们扎堆聚头,一个个都喝了这“太平酒”,却尝不出这其中妙在哪里。
“难道是我们舌头坏了?”
“自然不是。”经验老道的掌柜停下打算算盘的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可不就是太平吗?圣上此前为赈灾拨款数万两黄金,做什么用?解水患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安顿百姓,抚慰人心。但钱能买回命吗?能让那些和亲故们阴阳相隔的幸存者很快从灾难带来的伤痛中走出来吗?”
伙计们安静了。
若是至亲至爱不再,一人独有万贯家财能与何人同乐?
掌柜摇了摇面前还剩最后一口的山竹酒,“而这个时候,这个周记酒坊跳出来,取庆阳当地特有之果酿成此酒,就是在告诉世人,告诉圣上,土地还在,家乡还在,只要勤奋,只要劳作不息,好日子会回来的。”
有了掌柜这几句解读,伙计们终于了然。
他们当中压根没有人到过庆阳,可因着手里没喝完的这碗山竹酒,众人仿佛目睹了庆阳当地百姓顶着骄阳,拿着镰刀、剪子三五成群地走进山里,从一棵棵高树上收割下名叫山竹的黑紫果子,反手往后一甩,丢进背上的竹篓里……
又仿佛见到他们肩搭着肩,有人锯木,有人和泥,有人在沙土临时堆起来的土灶里生火烧饭……
“总之,这个周记酒坊是发达咯。”掌柜拍了拍空掉的小酒坛,未掩眼中艳羡。
伙计们纷纷点头。都被皇上知道还赐名了,想不发达都难啊。
“安定人心,重振士气,不单单是救人,也是为天子分忧啊……”天灾是最难解释的,倘若庆阳因此一灾恹恹不振,皇帝定不日就要发罪己诏。
可眼下不必了。
山竹酒救了皇帝的子民,更守住了皇帝的尊严哪。
山竹酒在大魏国境内一夜暴红,周记酒坊也成了百姓们心中响当当的字号。
家里的生意大事是周老爷和周大夫人该操心的,祁璐不关心庆阳的周记酒坊开在哪,用什么人。对于这山竹酒的前程规划,她只有一个请求。
“其他地方不售,只能庆阳售。”
周老爷和周大夫人也赶到庆阳来了,听祁璐提这一点时,第一反应还是惊讶,不过夫妇二人旋即便不期而然地点头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