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所有人都将宋文松当成敌人,可是宋乃峰却并非如此,正如陆铮所判断的一样,宋乃峰自幼便不服管教,几乎是完全靠桀骜不驯给自己和家族杀出了一条血路,其看人看事不同寻常。
宋文松眼下的这种局面也许正是宋乃峰故意造成的,倘若宋文松真就怂了,被两个哥哥吃得连骨头都不剩,那他也就此作罢了。
但是现在宋文松在绝境中断然反击,情况也许正是他所看到的,宋文松究竟能走多高,能走多远,宋乃峰可能对此也十分好奇,而只要他保持这种好奇,就应该不会暴力干涉眼下的事情,宋文松凭此或许就能得到一线生机。
陆铮被赐座,宴席立刻开始,今天在场的武将不少,陆铮在榆木的一战震惊西北,很多人对他都很感兴趣,酒宴开始,大家酒过三巡,气氛渐渐起来了,主动来和陆铮敬酒的人便不少。
西北汉子,尤其是武将,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弯弯绕,由于西北多战事,而宋乃峰治军又严格,军中纪律森严,赏罚分明,因此军中大家都把军功看得非常重。和突厥人交手,想立军功难度很高,陆铮能立盖世大功靠的可是实打实的本事,因此众将对陆铮也多有尊敬。
陆铮本来有些拘谨,但是很快也受周围气氛的感染渐渐放开,大康的酒并不烈,陆铮平常虽然喝酒不多,但是也颇有酒量,今天心情不错,气氛不错,一时也敞开了和大家把酒言欢,宴会的气氛竟然没有因为他的到来而有丝毫的影响,此宴宾主尽欢。
宋文华和宋文杰两人自始至终看着这一幕,心中对陆铮是痛恨之极,却又无可奈何,陆铮随行的几人,童子不用说了,武功超群,另外几个随从都是宋文松身边得力的高手,想来宋文松也知道陆铮此行并不安排,暗中有准备。
宋文华和宋文杰想在暗中对陆铮动什么幺蛾子,除非他们真的调动军队,否则很难做到神不知鬼不觉,陆铮的身份不同,他是敕封的中郎将,代表的是京城的皇权。西北和朝廷的关系如此微妙,宋文华兄弟倘若在这件事情上犯了错误,后患无穷,甚至关键时候,宋乃峰会大义灭亲来缓和西北和朝廷的关系。
而正因为陆铮的这等身份,也让宋文松的左军有了朝廷的幌子,宋文华和宋文杰联手要大打出手对付老三,投鼠忌器,特别怕节外生枝。
事情如此棘手,一切又回到了原点,那就是西北的事情终究还是需要宋乃峰表态,大家的命运究竟如何,宋乃峰一言九鼎。
因此接下来,宋家上下,宋氏兄弟几乎就围着宋乃峰的中军帐转,一方面是大太太吹枕边风,另一方面是大哥宋博源给老弟试压,第三,两个儿子宋氏兄弟哭丧着脸,大家的目标一致,那就是宋家不能分裂,得上下一心,唯有如此,家族的传承才有希望,西北才能屹立不倒。
宋乃峰实在是被逼得头疼,把两个儿子叫到身边,把老婆、大哥以及宋家的长辈一应都叫到身边公开摊牌……
陇右变局,一片哗然,宋家庶子老三,本来最不受家族的待见,可是现在人家却独自做大,一人坐拥几万人马,一州之地,政务、军饷几乎独立于西北军之外,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虽然说西北军有养寇自重的传统,但是像宋文松这样直白的驱狼吞虎之策,还是鲜少有人使用。
宋家利用突厥人想要拔掉宋文松这颗钉子,让榆木易主,宋文松先是顶住了突厥人的手段,反过手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同样是借助突厥人,占据了五个县城,让宋老大和宋老二很受伤。
两兄弟是主母所生的亲兄弟,他们齐齐炸了,整个宋家包括宋博源,大家都坐不住了,齐齐从凉州赶到了宋乃峰的军营,当然,他们用的名目是大太太做寿,宋乃峰军务在身,归家不便,因而宋家的贵人们移步到了边境。
现在整个宋家,宋乃峰的态度决定一切,他倘若也坐不住,那宋文松就算地盘再扩大一倍,宋乃峰重兵压过去,也足可以将他压粉碎。
这就是宋乃峰西北大将军的厉害。平日的宋家,宋博源是家主,日常事务都是宋博源在打理。宋博源因为早年伤过身子因而无后,因此他把宋文杰和宋文华看作自己的儿子。
而宋文杰和宋文华背后的外族,也都是西北一等一的富贵人家,因此,平日凉州宋家,宋家的事情宋博源和大太太基本能说了算。
宋乃峰大部分时候都在边军,在宋家可以说是个缺乏存在感的人,然而,到了关键时候,到了眼下这个光景,宋家上下,不管是谁,都得要来找他,他的一句话,可以决定宋家的未来,也可以决定西北的未来。
陆铮就是在这种地方下到了宋乃峰的军帐,陆铮刚刚被朝廷封为左军中郎将,他这是来述职来的呢!
宋乃峰的中军帐,大宴摆上了,贵人们都已经入座,宋乃峰的脾气,将心腹视为家人,因此西北军的重要将领和宋博源等人一起都在中军帐坐着。
门子来报,称西北军左军中郎将陆铮要拜见大将军,中军帐中立刻一片哗然。巨大的骚动,让宋博源微微蹙眉,他身后的管家凑过来道:
“大老爷,这陆铮便是守榆木县的县令,和三公子是拜把子的兄弟,本来是江南人氏,因得罪戴相而来西北为官,没想到他一个小小的文人,竟然懂得兵事,现在在西北军中,他的名头很响亮呢!”
宋博源微微点头,而其时大太太身边的谋士也皆告知了主子陆铮的来历,帐中的氛围一下就变得古怪了。
这个时机,陆铮忽然来拜见大将军,其意图是什么?陆铮来了,宋文松不来,难不成宋文松真狂妄到要和宋家彻底决裂,连主母的生日都不来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