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铮轻轻一笑,拿起桌上的一串檀木佛珠,淡淡的道:“三将军看来是忍不住了!这才七八天光景,便沉不住气了,呵呵,好啊,童子,小奴,把甲二,乙三几个人带上,我们去赴宴!
三将军可是我大康顶尖的猛将,号称西北第一勇士,他的兵应该不凡,今日都跟着我去,咱们一起见见世面!”
童子微微蹙眉,凑到陆铮耳边道:“公子,我以为这个宋文松可能不可靠,只怕并未安好心!”
陆铮嘴角微微一咧,道:“所以我才让你们都去,必要的时候我们出其不意,置之死地而后生!
不要紧张,我们没有什么依仗,唯一的依仗就是他不知道你们的厉害!”
童子还想说什么,欲言又止,眼下这等光景,便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陆铮已经到了人家的地盘上,能够不听人家的摆布么?
陆铮让人备车,到了衙门口,看到冯雪林领着百人队的士兵,冯雪林瞟了陆铮的车驾一眼,毫不掩饰其目光中的轻蔑,哈哈笑道:
“兄弟们,今日个三将军请大家喝酒,大家听好了,都给我打起精神来,别被猎虎营的那帮王八蛋给比了下去,走咯!”
他骑在马上,策马掠过陆铮的车架,手中的马鞭在空中使劲一甩,马鞭鞭尾抽在陆铮的车帘上,发出“啪”一声响,拉车的马受惊,差点失控,场面惊险,车中的聂小奴不由得尖叫了一声。
“哄!”一众兵丁齐齐哄笑,一个个又口无遮拦,说一些粗鄙的话。另外几个车驾,县丞唐观平笑得最舒心,一旁的主薄刘然凑过来道:
“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在沙田县靠着摆弄几个秀才得了一点薄名,也敢来榆木三将军这边当官,真是徒惹笑话……”
唐观平淡淡的道:“所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今天三将军一顿宴席,便能看出此子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
想在榆木立足,仅仅靠嘴皮子,靠吊书袋子哪里成?”
两人说话,似是私下交谈,却故意把声音说得很大,让周围的人都能听得清楚,陆铮自然也听得清清楚楚。
典史熊强有些瞧不下去,咳嗽一声道:“各位大人,该启程了,再拖下去误了时辰,小心三将军军令无情!”
淅淅索索,马车终于启动了,陆铮自始至终都端坐在车上,嘴角的笑容渐渐的变淡,脸色渐渐变冷,眼神之中精芒浮现,他心想这就是宋文松设下的鸿门宴么?
宋乃峰的中军帅帐,说话的人是他的次子宋文华,宋文华是大夫人所出,在宋家被认为是宋乃峰最热门的接替者。
另外,宋乃峰的长子宋文杰眼下待在凉州,负责和伯父宋博源一起坐镇凉州,保障大军的后勤以及管理地方政务。
宋文华和宋文杰两人各有所长,他们的追随者也极多,于他们而言,自然最警惕的人便是老三宋文松。
陇右传言,宋文杰稳重,宋文华多谋,而老三宋文松则是傻懵,空有一身蛮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再加上他的生母只是一丫鬟,出身卑微,因而向来不被人看好。
然而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恐怕只有宋家自己的人清楚,宋文松的勇武自不用说,自从追随宋乃峰入军之后,大小经历百仗,无一败绩。
宋文松现在能擢升为四品左将军可以说都是因为他的赫赫战功,大康朝的军功是最硬的功,谁也不能抹煞,宋乃峰就算心有偏向,却也不敢在军功上面动手脚。
因为军功的神圣是统兵的根基,一支军队为什么能战?有功赏,有错罚,赏罚分明是第一要。
宋文松能有今天,是他自己在尸山血海中拼杀出来的,其中没有掺杂哪怕一丁点儿的水分,这恰是宋文松让人忌惮的地方。
另外,宋文松可不傻,不仅不傻,而且心思机敏缜密,这些年暗地里不仅在军中培植了自己的势力,而且还广纳门客。
本来,宋乃峰让他镇守榆木弯,那个地方最是险要,宋文松却在榆木弯屡屡建功,不仅建功,而且隐隐在榆木弯扎了根,成为了宋乃峰依仗的一股强大势力。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宋家的两兄弟岂能无动于衷?因而他们现在处处都在针对老三,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绝对不能让宋文松继续再掌兵权!
宋文华发飙,立刻便有谋士建言,应当把三公子安排到凉州去养病云云,无非还是那一套陈词滥调,目的是要让大将军褫夺宋文松的兵权。
宋乃峰微微蹙眉,心中稍稍有些烦躁,然而他毕竟疼宋文华一些,当即道:“好了,老二,你的心胸就不能宽一些么?眼下天寒地冻,突厥蛮子蠢蠢欲动,不能不防,行了,我们说一说最近……”
“父亲,有句话我不吐不快!据我所知,三弟在榆木弯暗中勾结了江南商人,私下里购买了很多铁器,还让人从北边买马,这等行为,无异是要自立山头。
另外,刚刚上任的榆木县令诸位知道是谁么?此人姓陆名铮,恰是江南权阀之子,这些事情不可能是巧合!
父亲,您掌着兵,治军最是严格,眼下这光景,倘若三弟犯了这点小错误您不防微杜渐,一旦以后出了大事儿,捅了大篓子,对三弟来说也未免要后悔莫及,父亲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宋文华得势不饶人,立刻打蛇随杆儿上,死咬着宋文松不放。
宋乃峰双眼一眯,环顾左右,立刻有谋士凑上来道:“大将军,陆铮此人从京城到陇右为官,仅仅半年多的时间,他便在沙田县立了大功,朝廷对其破格擢升。
大将军,此子来自朝廷,眼下又和三公子过从甚密,不能不防啊!最让人警惕的是三公子本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忽然之间形势就变了,不仅手底下的兵个个有了冬衣,而且饷也足了。
八千士兵的兵饷冬衣,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些银子是从哪里来的?三公子的忠心我们不怀疑,就怕三公子受人蒙蔽,上了奸人的当,那后果不堪设想……”?左右其他的谋士立刻附和,这些人大都是二公子和大公子的亲信,关键时候,自然都向着两位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