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除夕,天气还很冷,秦王府的门客都还没有入府,仲父明去郊外的庄子上住了几天,回秦王府的路上他收到了手下的禀报,得知陆铮的动作,他怔怔好大一会儿没说话,而后哈哈大笑起来,道:
“陆铮啊,陆铮,这天底下还真没有你想不到的办法!你这一手算是将诡道用到了极致,只是戴皋何许人也?倘若他连你这样的小手段都化解不了,他还能当得了大康的首辅么?”
仲父明对陆铮的想法不以为然,可是他转念又想,陆铮此人,行事向来足智多谋,思虑周详。仲父明想陆铮是不是还有什么后手?一念及此,他的笑声立刻收敛,开始仔细思忖。
他把自己当是陆铮,心想倘若自己处在这样危险的局面,该如何出手挽救危局。这个问题一想,他整个人便钻入了死胡同,怎么也想不到妥善的办法,一时整个人都痴了。
戴皋的确是日理万机,他一般是早上寅时便出门,最早回府的时间都需要过申时以后,其他的时候大部分都是戌时才归,那个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京城实施宵禁,这个时候满城都处在了寂静之中。
戴皋每天都会去西苑拜见歆德帝。眼下天下太平,歆德帝将大小国事都交给臣子打理。一般来说,下面的折子经过中枢会到内阁,戴皋为首的内阁学士会先批示,这便是所谓的“票拟”。
将批示好的奏折送到皇上那里,歆德帝会让太监捡重点的给他读一下,而后其他的折子他根本就懒得去管。
然后,司礼监会代替歆德帝用朱批将戴皋的批示再抄一遍,这便是“批红”,这等折子发下去便代表朝廷的旨意,戴皋对整个帝国的掌控便通过这样一个流程而实现的。
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他权力造成掣肘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仁。另外一个人便是皇上本人。
实际上,冯仁是不太可能和戴皋为敌的,因为老太监身处宫中,他想要把自己的权力触角伸张出去,便少不得要借助戴皋的力量。
对他这样的太监来说,天下的事情怎么样他们根本漠不关心,他们关系的是自己的私利,关心的是自己的家族,关心的是世俗之物,而这一些太监们需要戴皋来给他们实现。
所以,冯仁和戴皋其实是一起的,真正能让戴皋的意志无法贯彻的唯有皇上一人而已。
所以,戴皋无论寒暑,在内阁工作完毕之后他都会来拜见皇上。大部分时候,歆德帝甚至没空接见他,他便在院子外面转一圈,而后再回府。
这也是戴皋为什么那么晚才回府的原因,一朝宰相,不容易啊。哪怕朝野都在骂戴皋乃奸佞之臣,他这个奸臣当得也万分辛苦,绝不像那些凭空臆造者所想的那般,戴皋整天是倒行逆施,骄奢淫逸,贪图奢华享乐……
夜幕下,轿子晃动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周围的护卫众多,却都脚下无声,前面掌灯的,后面掌灯的足足有几十人,将整个街面都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相府就在前面了,轿子却忽然停住了,大管家宋福儿一溜小跑的跑过来,凑到轿子前面,毕恭毕敬的道:“老爷,就在这里停轿么?”
轿帘被掀开,戴皋枯瘦的手指指着空中一字一句的道:“福儿,那是什么?什么时候挂上去的?”
天气很冷,尤其干燥,陆铮让影儿在书房里放了一盆水,他从笔架上取下一支笔来,慢慢的在水中搅动,思绪却是高速的运转呢!
童子站在他的旁边,道:“公子,陈至谦这个人,本身没有多少本事,就是靠溜须拍马上位的。
但是这个人眼下是吏部侍郎,倘若他铁了心要对陆伦老爷动手,恐怕结果会很糟糕,陆家吃大亏在所难免。”
陆铮点点头道:“那个苗师爷是你的人?眼下我们在京城的人不多,猝遇大事,不要慌,不需要用的暂时可以不用。
眼下的事情不是陈至谦的事情,而是戴相府的事儿,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得从戴相府想办法!”
陆铮说完,将手中的笔一丢,道:“你给我送个拜帖,江南陆铮欲要拜见本朝首辅大人戴皋。我不是让你选了一幢房子么?今天我们就搬过去,将这件事宣扬开去,让京城人都知道这件事。”
陆铮顿了顿,道:“这一次是飞来横祸,不过也并不是说毫无生机,置之死地而后生吧!哼,茜郡主,李芊芊,真是红颜祸水,害人不浅!”
陆铮这般说,童子心中暗暗好笑,心想公子倘若不招惹她们,她们哪里会害人?天底下才子那么多,为什么就没见他们去害别人呢?
童子心中这样想,面上却不敢流露丝毫,屁颠屁颠的跑出去办事去了。
话说陆伦从衙门回来,闷闷不乐,心情十分的沉重。
洪庆管家慢慢的凑过来,道:“老爷,三公子刚刚出去了,留了一封信给老爷,奴才给您送来了!”
“嗯?”陆伦豁然变色,道:“他去哪里了?你为什么不拦住他?信在哪里?”
洪庆忙把信递过去,陆伦把信拿着手中,一眼扫过便忍不住跺脚:“嘿,这孩子!他这是要将天捅破么?这么闹下去……”
“老爷,根据的眼下的局面,奴才愚钝,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好的办法!三公子少年才俊,在江南的时候便足智多谋,这一次他所想所行的事情,乍看很荒诞,可是仔细品一品,却不乏是一招好手段呢!”洪庆小心翼翼的道。
陆伦微微皱眉,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慢慢踱步回到了自己的书房,闭门谢客了。
……
江南陆铮给相府投拜帖,欲要拜见戴相,这件事很快在京城传开了。
本来,一位末学后进拜见前辈,这样的事情根本不足为怪,京城每天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