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师徒生隙

夺嫡 南华 3301 字 9个月前

梁涑快步走出去,叮嘱那些收拾行李的仆从,陆铮顿了顿脚步,果然看到后院外侧堆放着很多的东西。

这都是聂永的行李,左边靠墙满满一大车字画、玉石、文房用品,挨着一大车是盆栽、兰草等文人雅致之物,另外还有两个大箱子,箱子里装的金银玉器,上好的胭脂首饰,据说有人在河南聂永又说了一房亲事,女方和他去京城相会,想来这些东西都是为未来的夫人准备的。

看到这么多东西,初初算算得一艘专门的船才够用,陆铮心中不由得感叹,有人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聂永在六合干县令不过两年光景,这等家业就已经让很多人侧目了。

眼下看到的只是一些物品,价值至少都在五万两银子以上,另外还有细软银票一类的,估计也不下有几万两之多。

陆铮到六合,让六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却也让聂永凭此得到了巨大的好处,聂永本是谨守儒道的君子,可是终究难过名利之关,不过两年光景,其性情和以前便已然不同了。

陆铮心情复杂的往聂永书房走过去,刚刚进书房所在的院子,便听聂永道:“铮哥儿来了?来,快来品茶,这是从福建送过来的雨前茶,詹大人最好这一口,我来不及给他送过去,忍不住先品尝一番。”

聂永在院子里摆好了茶具,茶香萦绕,有美姬相伴。在看其衣着,一身绫罗,姿态优雅,谈笑间贵气逼人。

陆铮恭恭敬敬的上前行礼道:“聂师,得知聂师不日将北回京城,今日特来相送。聂师,京城不比江南,聂师到京城一定要谨慎小心,千万别……”

“好了,铮哥儿,我的是你勿要挂心,自有太子爷给我妥善安排。倒是你的事情我十分忧心!

我观你在江南的行事,过于功利,江南权阀已经势衰了,不过靠着江南的生意来苦苦支撑而已,你一身才华,应该早摈弃当下的不利局面,走上正路为妥当。”

聂永顿了顿,继续道:“太子乃大康朝的太子,乃储君!当下真是太子求贤若渴的时候,陆铮,别说为师没帮你说话,为师是最为看重你的,这个时候你倘若不把握时机,以后恐怕再没有机会呢!”

陆铮心中暗暗叹气,面上却不动声色的道:“聂师,您是甲榜进士,皇上钦点入翰林院的高才,学生虽然在江南薄有名气,终究不过只是一秀才而已。

俗话说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学生当下年幼,未及弱冠,应专心学业为第一要,过早涉足官场太深,恐不利啊!”

聂永微微皱眉,欲言又止,神色看上颇为不愉。詹天启很看重陆铮,希望聂永能将陆铮拉拢到太子一系中来。

聂永刚刚拜入太子门下,正是要功劳的时候,陆铮却不肯跟随他,他心中自然不愉。

然而偏偏陆铮所说的话无可辩驳,眼下陆铮不过十多岁而已,刚刚参加乡试,过早就站队,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可是陆铮终究不是一般的人,聂永能有今日的成绩和陆铮的有密切的关系,只是以现在聂永的心性而言,他已经不愿意提起这一茬了!

“微臣惶恐,微臣等不敢!”众多官员再一次跪倒,他们齐齐称不敢,语气之中尽是惶恐之意。

秦王殿下果然不同凡响,皇家气派,郭颂本来是想力证自己的清白,没想到秦王轻松几句话,便让他陷入到了困境,让江南百官也跟着难堪。

“尔等在江南,可是江南依旧是朝廷的江南,别的我不说,就说这一次秋闱,江南就没有瑕疵,没有问题,没有舞弊么?

我大康朝的御史难不成都是捕风捉影,造谣搬弄是非之徒?尔等今天百官都在,谁敢站出来担保科考无事?”

秦王得理不饶人,现场的众多官员个个噤若寒蝉,科考是怎么回事在场的人谁不知道?

世界上本就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就算是科考的规则严格,但总有漏网之鱼存在。再加上金陵权贵云集,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每一次乡试中总会牵扯到各方势力的博弈,博弈的背后自然有些见不得光的交易。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敢站出来担保今年的秋闱真就清清白白,没有瑕疵?秦王睿智犀利,一句话便问倒整个江南官场。

郭颂也为他的鲁莽急躁付出了代价,怔怔呆立当场说不出话来。

自从先帝迁都北京之后,金陵和京城以及朝廷的关系就非常的微妙,江南权阀遭打压,江南实际上成为了皇族控制的区域。

大康朝的皇权在江南达到了巅峰,江南的各级官员不论派系,归根到底大家都是皇上的奴才。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说臣有罪,臣没有罪也有罪。秦王虽然不是歆德帝,可是他却是歆德帝最喜欢宠爱的儿子,而且他是皇位有利的争夺者之一,这样的身份让习惯了皇族奴才身份的江南官员从内心胆怯。

“都察院左都御史宋濂宋大人何在?”秦王道。

百官之中,一名白发苍苍的微胖老者规规矩矩的从人群中走出来,行礼道:“微臣在!”

“吏部尚书郭卫青郭大人何在?”

百官之中,吏部尚书郭卫青出列行礼道:“微臣在!”

“直隶总督詹天启詹大人何在?”

詹天启出列行礼道:“微臣在!”

秦王道:“科考是大康朝的国本,江南恩科是父王对江南学子特别的恩赐,现在有多为御史给朝廷上折子痛斥科考乱象,控诉考场营私舞弊。

据我听闻,还有学子自发的组织了伸冤团进京,朝廷已经收到了一百二十八名学子的联名状子,江南科考,弊端众多,本王本应该要亲自严查,奈何皇命在身,不敢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