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陆铮的方略!

夺嫡 南华 3362 字 9个月前

他对掌握南府军并没有完善妥当的章程,关键是南府五营的官兵,大都是武将,朝廷为了切断南府军和江南权阀之间的联系,五营官兵真正的江南兵只有一个营,其他四个营都是从蓟辽、广东、福建等地调过来的。

这一些骄兵悍将可并不服他这个大都督呢!至于江南权阀,朝廷既不给他们兵权,又要他们养兵,他们岂能乖乖的束手?对朝廷的命令他们不敢明面上违背,可是在行事的时候却可以暗中使手脚,所以詹天启要搞定江南权阀也不容易。

他启用聂永,这是一步妙棋,更多的意思则投石问路,大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意思,他都没有一个方略出来呢!

现在倒好,陆铮竟然侃侃而谈,还真的弄出了一个方略出来,而且听陆铮这么一说,这个方略还真是精妙可行,一时詹天启着实被震撼了。

不仅是他被震撼,聂永更是目瞪口呆,他对自己的情况可是太清楚了,虽然最近一段时间,他带着人去下面走得多,内心对自己如何掌握局面隐隐有了一些灵感。可是对解决南府军的事情,那根本就是想都没想过。

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不过就一个六品知县而已,南府军那可是朝廷的军队,非三品大员不能担任其首领,至于南府军的后勤、安顿等方略,那也是总督巡抚协调的事情,或者是应天府尹需要考虑的事情,哪里轮得到他一个县令来考虑。

所以,陆铮之前说什么方略他心中一下就慌了,因为他完全就没有啊。本来他以为今天的局面已经不可挽回,暗中都做了最坏的打算了,没想到陆铮还真的就拿出了一个方略出来,而且这方略听上去还真是那么回事儿,他哪里能不震惊?

屋子里又安静下来,无论是詹天启还是聂永脑子里都在飞快的运转,两个人都是文官,而且两人都出身翰林,大康朝出身翰林的文官皆是国家的最精英。

如果眼前的场面被第四个看到,那个人一定会被吓傻,两个深处翰林的朝廷大员,竟然被一个十几岁的小秀才给震慑住了,这着实太不可思议。

而且,两个朝廷官员中还有一个是身居直隶总督的二品大员詹天启,詹天启这一辈子经历过多少事?面对过多少困难?他吃的盐比陆铮吃过的饭还多,可是现在,他却被陆铮导进了陆铮的思维世界。

震惊过后是冷静,冷静过后,无论是詹天启还是聂永都很快发现了问题,陆铮的所谓方略毕竟仓促,听起来有道理,可是细细推敲和斟酌,却发现问题很多。

詹天启已经完全失去了冷静,勃然道:“好大的口气?你这方略还真是黄口小儿所胡诌的,漏洞百出!”

陆铮不慌不忙的道:“恳请大人指正!”

詹天启冷哼一声,道:“南府军一营之兵有超过五千之数,以六合县一县之力能保障五千之数的官兵后勤、装备?而且还要重建兵营,那得动用多少人力物力?”

陆铮哈哈一笑,道:“大人放心,聂大人已经联络各路乡绅大户,准备备下白银十万两,目前已经有两万两白银,另外,大人请看,东门码头往西,大部分土地已经握在了我们的手里。来人啊,给大人上东西!”

偌大的会客厅安静之极,几乎是落针可闻,聂永已经吓傻了,而詹天启也完全懵了,他如鹰隼一般的目光盯着陆铮,脸色变得十分的难看。

“小子何人?何故出此等不尊之言?”詹天启道。

陆铮从聂永身后站出来,道:“生员乃江宁陆铮,现拜在聂师坐下学经义制艺。”他顿了顿,踏步走出来道:

“我大康朝兵勇后勤供给,自开国以来,都是由地方侧面供给,朝廷兵部最多不过下一纸文书而已。

江南南府军三万余众,詹大人乃南府军大都督,以詹大人的谋略自然明白,欲要掌兵,必先要握有粮饷,而要握有粮饷,在江南之地又必须要依靠顾家、陆家等地方豪门!

大人好算计,将聂师从扬州调任应天,管六合一县,欲借聂师的名声去除江南权阀的戒心,从而和他们交好,最后凭此得到江南权阀之助,最终将南府军掌握在手中,不得不说,大人的构思精彩,手笔巧妙,学生佩服之极!”

陆铮面对詹天启,毫无拘束,侃侃而谈,而且他所说的话一言中的,直指詹天启的用心,詹天启一时竟然不知道该怎么说话。

陆铮又道:“只不过,在您的计划中,聂师不过是一颗棋子而已,大人可取可弃。只是,大人可想过,以江南权阀的秉性,他们会因为这一点就信任大人,就能保证让三万南府军全部由大人掌握?”

“另外,聂师在京城因为得罪戴贼被贬扬州,满朝上下,江南各地无不纷纷落井下石。然而,聂师坚韧不拔,终究稳住了阵脚。

这一次,聂师来应天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半年多以来,聂师无时无刻不在努力,到目前为止,治理六合的大致方略早已经全盘制定,胸中已经有了成竹。可惜,在这个时候,詹大人似乎失去了耐心,想着要弃子了,这一来,聂师半年心血付诸东流,詹大人以为通过这么一个小花招便能得到江南权阀的亲厚,那更是要贻笑天下,可叹可悲!”

“胡说八道!黄口竖子,胡言乱语!来人啊,把这胡言乱语的黄口小儿给我乱棍打出去……”詹天启终于反应过来,当即恼羞成怒,便作势要拿下陆铮。

陆铮上前一步,道:“大人敢说今日来不是要褫夺聂师之官位而来?”

“大人莫非真不想见识一下聂师半年之心血?”

詹天启浑身一震,盯着聂永,沉声道:“聂永,你搞什么名堂?这个姓陆的小儿究竟是何许人也?”

聂永满头大汗,紧张得很,可是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其他路能选,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当即道:“大人,陆铮是江宁陆家庶子,因为不容于主母被送到扬州张家寄居,下官在扬州和铮哥儿熟悉。关于铮哥儿的经历一言难尽,下官素闻大人喜欢诗词,当前江南文坛最炙手可热之诗作《将进酒》,便是铮哥儿作于扬州……”

“嗯?”詹天启眉头一挑,难掩惊容,道:“《将进酒》竟然是一未及弱冠的小儿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