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铮道:“桂师勿忧,世人多势利,弟子离开观山书院那一刻,便生了恶果。现在我无论回不回书院,也改变不了这个恶果。
桂师您想,一切都物是人非了,弟子倘若回去,恐怕又有小人嚼舌根子,反而可能会惹来更多的是非议论。
所以,最好的做法便是沉默,他笑任他笑,我自岿然不动,夫子们专心传道受业,学生们专心读书,久而久之,那些传言便自然烟消云散了!”
陆铮这番话说得十分平淡,可是听在桂亮耳中,却是振聋发聩,有一种拨云见日之感,他心中因此豁然开朗。
陆铮说的太对了,此时桂亮倘若真能让陆铮师徒回观山书院,陆铮还是以前的陆铮么?他已然是扬州知名的才子了,其风头不知比张浩然高多少。
而桂亮三顾茅庐将罗冠才请回去,罗冠才还能居于孙义伯之下么?陆铮一句“物是人非”便道出了问题的关键。
陆铮和罗冠才倘若真回归了观山书院,外面的议论恐怕更多,孙义伯只怕会遭到更大的屈辱,张浩然只怕会遇到更大的打击。
这些道理想明白了一钱不值,可是没想到的时候,却怎么也无法通透。关键是,桂亮知道阎老肯定早就看明白了,可是他老人家就是不说破,一念及此,桂亮只觉得无比汗颜,道:
“罢了,罢了,这件事不再提了!”
他说出这句话,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内心的失落却怎么也无法释怀。
他站起身来,冲着阎老行礼,道:“阎师,一清早过来叨扰您我也该回去了,他日我再来陪你下棋!”
阎老哈哈大笑,道:“去吧,去吧,好好领悟我给你的‘天真’二字,这两个字悟透了,便能算是真名士了。”
桂亮道:“‘天真’二字阎师想来早就悟透了,可是却依旧不敢当名士,这又是什么原因?”
桂亮冷不丁说出这句话,反击得非常的突然,阎老竟然一下被反诘得翻白眼,无话可说。
过了好大一会儿,阎老哈哈大笑,桂亮长袖一甩,转身离去,他走了大约四五十步,忽然站住了身子,而后慢慢的回过头来看着陆铮道:
“铮哥儿,你倘若真要学孔孟之道圣人之学,便每五天到一次我的草庐,我的草庐里现在挂着一幅字‘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你一首将进酒,道尽了饮酒之乐啊……”
端午过了一个多月了,时间到了最炎热的三伏天,扬州城就像火炉子一样炎热。
自端午节后,陆铮之名传遍扬州,其在止水文会上的轶事,在张家宴席上的轶事在扬州各大画舫酒肆之中疯传,而他那首《将敬酒》也成为了扬州文坛才子们公认的名篇佳作,就这一首诗,便奠定了他扬州顶级才子的地位,其风头已然盖过了炙手可热的止水四杰。
陆铮扬名了,观山书院将陆铮逐出书院,则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笑谈。而张家的张浩然,更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笑料丑角,那一天张家宴席上张浩然的拙劣表现,甚至在酒肆茶楼被说书先生借鉴。
自端午之后,张浩然没有再露过面,倒是有人见到他天天都住在观山书院,却没有了往日的气焰和神气,颇为消沉颓废。张家的希望之星张浩然似乎就这般陨落了。
而端午之后,陆铮也没有露面,关注陆铮的人却发现,新河县罗巷老街多了一座私塾名为“三味斋”,私塾的夫子便是罗冠才举人。
陆铮据说就在“三味斋”读书,因为而想进入“三味斋”的读书人很多,“三味斋”一共只有十个名额,一年的束脩银子高达五十两,但是罗冠才收弟子的当天,据说前来报名的读书人挤破了罗巷老街。
……
绿竹林,清晨时分,竹林中清风徐来,凉爽惬意。
童子在煮茶,姑娘在抚琴,阎老手握棋子,仰躺在靠背椅子上哈哈大笑,他那满是皱纹的脸上表情极其的丰富生动。
“有意思啊,有意思!这局棋下得实在有意思!”阎老道。
“阎师,这棋我输了,可是眼下这件事你得要帮我。观山书院是承东主导办起来的,现在闹成了这个样子,张家的子弟张浩然就这么沉沦下去么?这终归太可惜了,您老说是不是?”和他下棋的不是别人,正是观山书院的山长桂亮。
桂亮顿了顿,又道:“还有,那天宴席上,我可是听了您的话,最后才导致那种恶果。如若不然,我一开始就掌握局面,事情哪里会闹到那步田地?所以,阎师,这件事你一定要帮忙!”
阎老将棋子放下,道:“你倘若一开始就干预,掌控局面,就不会有《将进酒》这等诗作问世。就这一首诗,牺牲十个张家子弟都值得!”
桂亮愣了愣,脱口道:“如果陆铮真不会作诗作文,那天会是什么局面?他恐怕从此以后再没有出头之日了,他本来是很好的苗子,倘若就这样葬送了,阎师难道不可惜么?”
阎老皱了皱眉头,摇摇头道:“真是好苗子,便能经历风浪,因为一场小小的宴会便一蹶不振,这等苗子能是好苗子么?
孟子云,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张家的年轻人就这般沉沦了,这能怪谁?”
桂亮哑口无言,他是扬州大儒,可是在阎师面前却总是占不到丁点上风,他讲温厚仁义,对阎师的严酷冷漠很不以为然,但是两人一旦动嘴,他就会落于下风。
桂亮经常反思,他觉得自己的治学是破万卷书,行万里路。而阎师的治学则是居庙堂之高,长期伺候在天子身侧,居朝廷中枢之位而悟。这其中的差别实在太大了,圣人之道,宽恕仁厚。而现实官场,则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派系林立,官员读的是圣贤书,可是有多少真是遵从圣贤之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