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文就是八股文,八股文要求以圣人的口吻作文,文章有严格的格式要求,一篇文章分八个部分,格式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股文的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的原文。
从起股开始后四个部分,每个部分要求有两股排比对偶的句子,一共八股排比对偶句,这就是所谓八股的由来。
无疑,写八股文就是戴着镣铐跳舞,后世对于八股取士有很多批判,认为八股文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把八股文说得一文不值。
其实,八股取士却恰恰是最公平公正的一种方式,其优点很多,是历经无数朝代检验的一种取士的办法,在当时那个年代是最合理的一种考核方式。
陆铮不喜欢八股,但也不批判八股,他很明白,任何一个世界都有一套规则,以他个人的能力别想着去改变规则,所以,唯一能做的是学好规则,然后做规则内的优秀者。
陆铮的心沉了下来,开始仔细研究如何破题。
这个题目破题难度不大,陆铮略微思索,便在纸上写:“所存者出于自然,所保者极于无外,此仁人然也。”一句破题成功。
接下来便是承题一句,陆铮也写了出来。起讲,入手这都简单。
到起股开始,陆铮就有些抓瞎了,他古文功底本就不行,每一股要排比对偶,这对他来说太难。
按照要求,前面四股要讲“乐天”,陆铮苦思冥想,想到一股:“为其所当为,而非有所利而为,一有利之之心,则勉强矣。行其所当行,而非有所畏而行,一有畏之之心,则娇柔矣……”
写完这两股,陆铮的时辰已经耗得差不多了。
这是他第一次别人出题他作文,根基太差,经验也不足,暴露出各种问题来。
八股最难的地方,首先口吻必须是以圣人的口吻,每一句话都要模仿四书五经圣人的言语,第二,就是八股必须排比对偶,而且要言之有物,这对古人来说难度都相当大,更何况是对陆铮?
“锵,锵,锵!”
罗夫子将戒尺在桌面上敲三下,道:“时辰已到,署名!”
陆铮轻轻叹一口气,将自己的名字写在宣纸上,然后大家鱼贯交文。
等所有人将文交完毕,陆铮一看外面,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
陆铮长长吐了一口气,就憋这么一篇文章,还只写一半,就耗去一个多时辰。
一天的学习结束了,陆铮的心情不是很好,他觉得自己时文还没有入门,而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陆铮忽然感觉很紧,而有很多俗事他又不得不去处理,真的很难呢!
丙子号早已经下学了,老苍头福伯的马车停在了书院的门口,陆铮坐上马车,福伯扭头道:
“铮哥儿,去绿竹林么?”
陆铮第一天的书院生活就这样拉开帷幕了。
观山书院按照学生才学层次的不同一共分三个号,甲字号二十八人,设教习一人,夫子一人。乙字号四十二人,设教习一人,夫人一人。丙子号人数最多,有六十、七十人的规模,没有夫子,只有教习。
教习和夫子的差别主要分工的不同,教习负责经典释义,夫子只专门负责时文,陆铮被分在了乙字号,教习恰恰就是邓升明,而夫子的名字叫罗冠才,是歆德十二年的举人,在扬州颇有名望。
上午是经典释义,邓升明的脸色一直很阴沉,但是自始至终他没有再针对陆铮,陆铮的那个二十两银子束脩的梗威慑还是很大的。
周围很多同学不太敢和陆铮靠太近,大家对他明显有敌意,陆铮对此也不大在意。
多少激流险滩都走过了,他哪里会怕几个年轻士子?
中午时分,柳松又来找陆铮了,他在丙子号,丙子号的学生主要学经算,经典学得不多,时文更是没有。
柳松身边跟着一帮人,大抵都是书院丙字号同学,用现代的话说,这帮人都是差学生。
陆铮在乙字号不讨喜,这帮人却对陆铮却丝毫不介怀,张浩然在书院高高在上,和他们几乎没有交集。
再说了,张浩然自恃有才,平常为人傲气得很,看到丙字班这帮学生,眼睛都看着天上,根本不屑一顾。所以,陆铮和张浩然不对付,他们反而觉得亲切。
经过一番介绍寒暄,陆铮赫然发现这帮人中熟人不少,其中有清雅书坊陈长文之子陈贤。福运酒楼佟掌柜之子佟乐,还有听雨阁画舫老板之子韦小春。
柳松神气得很,指着陆铮,道:“这就是铮哥儿,《西游记》你们知道么?那个故事就是他讲出来的,牛不牛?”
“啊……”陈贤等人齐齐惊呼。
柳松一直在他们面前吹嘘铮哥儿的事情,他们根本不相信,《西游记》现在风靡整个扬州,作此书者岂能是一般人?柳松这个浑货怎么会认识这等人物?
可是柳松每一次都能给他们“剧透”,《西游记》第二本没出来,柳松便把故事给他们说了出来,等到陈长文的书坊出了书,果然故事如同柳松说的一般。
大家对柳松认识《西游记》作者的事情没有了怀疑,心中却把陆铮当成了大才子,至少也要跟书院教习一个水平层面呢!
然而现在,陆铮竟然不过是丁字号的一个学生,比他们也不过略强一筹而已,一时大家心中都感觉有些别扭。
不过很快这种别扭感就消失了,因为大家一起用过午餐之后,陆铮立刻讲了一段新故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陆铮的故事一开场,便逼格极高,立刻把几人给吸引住。
然后便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的故事拉开帷幕。
经过了《西游记》的锻炼,陆铮讲故事的水平明显提升了很多,虽然比不上那些真正的说书人,可是他胜在故事新颖,情节紧凑,而且他知道怎么讲出来才能突出人物的逼格。
“这人什么来头啊?刘玄德一看,此人身长九尺,髯长两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此人是谁你们知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