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四,李均在学校附近准备寻找一个秘密住所。
偶尔去学校,偶尔回家,偶尔来这里……大部分时间他将奔波在异地倒卖国库券,想发财,不折腾点那是没门。
李均看了一个用粉笔写的广告牌,写着出租房子的消息,两室一厅。
李均找到出租的人家。
敲门。
一个打扮得如今这个时代绝对是时尚得体的女人,还带着外国进口手表。
“阿姨,我看你们这在外面写着牌子说要出租。”
“对的,小伙子。”
很快他就定下来了,房子的主人一家准备陪女儿去留学。
李均理解,这个年代也在萌发出国热,美欧大使馆前蜿蜒数百米的签证长队也成为当时的一道风景线。先出国者在国外成功的消息不断传来,更加刺激了国内的出国热潮,“走出去”取代了以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也成为这个年代许多知识青年的行动指南。外国文化更先进,外国更发达,外国的月亮更圆。
“阿姨您孩子真有出息,我也是一个学生,我以后要跟您孩子学习,去外国见识见识去。”
最后。
房租敲定是八十块一个月。
要价真不菲,八十块,都赶上现在某些人的工资了,现在的国企工人工资也就一两百块。
不过房间在这个年代确实不错,这个家庭属于这个年代的小康家庭,电风扇,电视机,带麦克风的收录机都有了。
那个阿姨说八十块后,一点没看在李均是个学生的面上降一分一毛的房价。
不过。
一分钱一分货。
因为对方去外国。
最后,李均需要付一年的房子,八百块。
现在李均他爸要是知道李均用八百块租了一套房子,那一定是大骂败家子,你老爸半年的工资没了!
老子一年的工资攒下来也没一千块。
现在李均从高利贷款子抽出一千多块就没了。
花了两百贿赂老中医,那个钱是封口费。
李均的高利贷贷来的款子如今是剩下了18770元。
钱一直在花,却是一分没挣!
“真是有病,伪造什么不好,伪造自己有病,真是有病!”
老中医看着两人离去,愤愤地扶了扶老花眼镜道。
他真想不通现在的年轻人脑子是秀逗了吗,装什么好,要装自己有病,真不知道晦气啊!
从医院出来之后,李均感觉还是医院外的气味好闻,没有消毒药水的味道。
王枭见李均不惜将自己的“病”写得那么重,不惜那么咀咒自己……
“李均,看来你真是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了,我祝你成功。”
看见王枭对自己扯着嘴笑,不知道这家伙葫芦里买什么药,“那谢谢你,王枭,也祝你在你父亲那里学到做生意的本事,早日成为大富翁。”
“那是一定的,哈哈!”
“以后在学校估计也再见不到了,那以后有什么需要,只要我李均能做的,我一定会帮你。”
“行啊,不过你不要以为你书念得好就能比我混得好啊,说不定要我帮你。”王枭不服气地道。
“哈哈,那互帮互帮。”
……
“王枭,我一直没跟你说我要干嘛?我现在跟你说吧。”
“如果不方面说,就别说,我没那么好奇,虽然我对你做的事情真的很好奇?”
“你好假。没有什么方便不方便说的,我准备国库券异地倒卖投机。”
“啥玩意?”
“国库券。”
“李均,我念书没怎么用过脑子,你说的这啥文绉绉的玩意我真不懂。”
李均解释道“也不复杂,就是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
“我还是不懂,怎么又扯到金融上去了。”
“你还真是读书少,我已经不知道怎么再解释了。”李均想给这家伙透露点,可是他丫的连国库券啥玩意都知道,这还怎么玩?
算了,以后,有机会再带着他发财。
他们走着,路过火车站广场。
嚯!
人生鼎沸!
这是温洲“华夏,星星诗歌节”。
具有着相当的年代特色,就像是后世的广场舞一般,因为这个年代正是华夏新诗歌文化的时代。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句子,就是来自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