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奔波

权谋有道 锦猪 3433 字 9个月前

刘久辉自然没有意见,这些都是上午合同上规定好的,他说明天早晨让挖树的人早点到,估计到下午两三点钟左右,就能装车完成,这样就能早点到应天了。

挂了电话以后,朱立诚又连忙和王华联系。王华这一天什么地方都没敢去,一直守在电话机旁,就怕朱立诚打电话来找不到自己。

电话接通以后,朱立诚告诉他后天一早让他找人挖树,然后运到田塘镇上来,王华自然也无异议。

电话打完以后,由于带着一万块的现金,朱立诚也就没有再回去上班,给李倩打了个传呼,自己还要再请两天假,然后直接回到了宿舍。

晚上,本来准备打个电话给欧阳慕青的,告诉她自己明天就准备发货,可又怕对方笑话自己没有城府,也就作罢了。当天晚上,也不知道是因为天气太热,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朱立诚一直到临近十二点时,才睡着。

第二天一早,朱立诚坐早班车来到刘久辉的花木场时,那已经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场景了。

别看挖树的多是一些农村妇女,但她们的动作却非常麻利,三、两分钟,就有一棵棕榈静静地躺在了一边。

朱立诚看着看着,眼前竟浮现出自己的母亲,为了供她们兄妹三人上学,父母可是吃尽了苦头,尤其是母亲,不仅家里的农活全部包干,农闲时,还到处打短工,贴补家用。如此的辛苦,可在朱立诚的印象里,从来没听父母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

等自己的这笔生意做成以后,一定回家看看父母,给二老买点吃的、穿的,尽一份孝心。

为了赶时间,中午仅仅休息了一个小时,朱立诚真觉得过意不去,于是主动提出来给每个人发十块钱的降温费,一听这话,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两点半左右,五百棵棕榈树就全都装上了车,稍作休息以后,朱立诚就和刘久辉一起爬上了大货车的驾驶室,一起往应天赶去。

到应天的时候,已经六点多了,陈学斌早就等在那了。

简单验货以后,没有发现任何问题,陈学斌就招呼工人过来卸货。卸完以后,将近八点,几个人简单地吃了顿便饭以后,立刻又赶回泾都。到田塘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多了,朱立诚也就睡在了刘久辉的花木场里,简单地冲了个澡,倒到床上就着了。

第二天和第一天一样忙碌,由于王华那的村民动作较慢,再加上要从村里用拖拉机运到田塘镇上来,很是耽误工夫。

货车到应天时,已经将近八点了。

卸完货以后,陈学斌让朱立诚别走了,并说自己已经帮他们开好了两个房间。

朱立诚一想也是,为了安全起见,决定休息一晚,明天再走,但却一再表示开房间的费用应由自己承担。

陈学斌见拗不过朱立诚,只好同意了。

抽了两口烟,朱立诚开口说道:“王支书,上次和你说的那棕榈树的事情,不知你准备得怎么样了?”

王华里面说道:“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你来,五百棵只多不少。”

“好,这是我草拟的购销合同,你看看!”说完,朱立诚便递上了合同。

王华从抽屉里拿出老花镜,仔细地研究起来,尤其在那每棵十五块上停留了许久。想不到,农村人眼里烧火都嫌费事的花木,居然真的能换来人民币,尤其是自己还可以从中大赚一笔。

原来,王华在告诉村主任和会计的时候,都说的是十块钱一棵,最后三人还一致商议决定,只给红桥村八块钱一棵,红桥村的一班人听说,那大扇子树居然真能换成钱,哪儿还管八块、十块,欣然同意,还对王华等人感恩戴德的。

这样算来,王华每棵可以赚到五块钱,一共就有两千五的收入,这可赶上他大半年的收入了。想想自己那喜欢唠叨的老婆老是抱怨自己不会弄钱,这次回家可要好好地震一震她,看她还有什么话说。

朱立诚哪儿知道这看似一本正经看着合同的老支书,居然有了如此之多的想法,见他半天没动静,于是开口说道:“王支书,你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啊,问题?”王华听后一愣,猛地反应过来,人家等着自己签字呢,于是忙不迭地说:“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我这就签。”

王华接过钢笔,在合同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朱立诚发现他写字的右手都微微有些颤抖。

合同一式两份,朱立诚把其中的一份放进包里,掏出大中华,递给王华一支,王华接过烟欲言又止。

朱立诚见后,主动问道:“王支书,还有什么问题?”

“那,那钱什么时候能……”

看着老支书张红的脸,朱立诚说道:“两三天之后,我就把钱送来,然后告诉你什么时候装货。”

王华听后,心头的一个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开口捧了朱立诚一句:“朱秘书,真是年轻有为啊,你可为我们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啊。对了,我们花木场里面还有许多其他的树,你还需要吗?”

朱立诚心想,赵平凡只要棕榈,我要你其他树卖给谁去啊?但嘴上还是客气地说:“暂时不要,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会和你联系的。”

王华也听出对方话里的敷衍成分,叹了口气说:“之前,种的时候,镇里直接给村里下达任务,现在却根本无人过问。要不是遇见你,恐怕这一大堆的花草树木一文都不值,最后只能充当烧火料了。”

为了这些花花草草,王华可没少挨村民们的骂,提起来,那可真是一肚子的苦水。

朱立诚其实也很是理解他,华夏的官场里,领导们都只注重所谓的政绩,往往只考虑一时的经济效益,根本就不管其他的。新任领导上台以后,一般都不会按着前任的路数搞,因为搞得好是前任的功劳,搞得不好则要自己去承担责任,所以谁也不愿意做这样冤大头,于是,你敲你的锣,我打我的鼓,项目不少,效果却很差,更有许多半途而废,劳民伤财。像烂尾楼之类的,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可能这也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

又聊了一会,朱立诚就告别了王华,骑上摩托车赶回到刘久辉那,还了摩托车以后,坐上了回泾都的中巴车。刚下车,就接到了孟怀远的传呼,约他去红梅酒家吃饭,朱立诚当然爽快赴约。

由于是中午时间,下午还要上班,两人只喝了一瓶啤酒。孟怀远是刚从泯州回来,吃完饭还要赶到田塘去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