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后期,人族已经发明了牛鼻环,连太清圣人都给自家牛上了鼻环,这些百姓自然也是知道牛脾气的,因此柴牵着麻绳,那牛也挺老实的,不致于闹腾起来伤人。
接下来,柴所在的村寨二十九个百姓,依次上前,各都买了牛。
他们的村寨离国君府颇日里没事就来做工,工时积攒得比柴还多,因此哪怕买了牛后,工时只剩六七个,几乎一扫而空,他们也没什么可惜的,反而欣喜无比,三十个人在那各自比着各家的牛,聊起耕牛好坏来,时不时有其他村民插嘴,聊得尽兴,颇长见识。
小孩们这时就被他们都抱到了怀里,一个个搂着自家父亲脖子,伸着头看着父亲身后的牛,新奇得不得了。
自桃源去年牛耕以来,且各家各户,很轻易就能在国君府做工,换来铁器,因此各家百姓,平日里聊得最多的就是牛,羡慕那些有牛的人家,心心念念,就是这辈子,家里能养一头耕牛,哪怕吃再多苦也愿意。
去年听说自家大王跟周室的神仙交易,说是换了一万头牛后,百姓还有些不太敢信,且后来伯邑考送来一千头牛,大部分还被白绝因为没有地方安置的缘故,卖权贵的卖权贵、留的也多用于煤山、铁山的驮牛,少数些病的、伤的,宁愿杀了也不卖给百姓,许多百姓也就绝了那个不切实际的念头,以为这样的交易,只会局限于桃源国内的“权贵层面”。
浑没想到,就在今天,大王竟真的给大伙送牛了!
是的,送牛,300个工,代表着在国君府做了三百天的工,但与外面的牛价相比,依旧不值一提,并且自己做一年活就能换到牛,这放在以前,哪里敢想?
放以前,按这时的经验,一个百姓要忙碌小半生,并且中间要无天灾,无人祸,这样慢慢积攒出粮食,才有机会换来头小牛养大。
可就算是天界没有大的天灾,可“人祸”也不少,那些权贵,又岂会看着这些草民百姓积攒出粮食而不眼红?
……
桃源国以前,除了徭役,基本没赋税,只有三成的粮税。
这不是说明崇家治理的桃源国行仁政,而是依当时桃源国的穷困,三成粮税,几乎已经是百姓承受能力的极限,再多百姓就要活不下去,不利他们统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