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写,秦子轩又开始回信,现在只要有人往玉京,秦子轩都会捎上一封家书,每当此时,秦子轩就无限怀念前世的手机,那时候联系多方便啊。
手机在手,天下我有,走到天南海北都可以与家人联系,只要不是进了无人区,就不用担心失联,唉,秦子轩眼巴巴盯着林西写字。
楚国使者来到大齐受到热情招待,齐皇对联盟也很看好,主要是在李涵手里吃的亏太大了,他不服,想报复回去,只是大齐国弱,如今大楚示好结盟,正中下怀。
双方很快达成一致意见,那就是同时倾国之力,对大秦发动进攻。两国达成一致意见后,就开始备战,征调兵丁,向大秦边境压进。
秦泽楷收到消息后,知道大战不可避免,招来文武大臣,商量兴兵的事情,与大齐的对阵交给了李涵,与大楚的对战交给了太子与秦子轩。
同时军粮也开始筹备起来,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大秦历119年,二月初一龙抬头,李涵大殿上接过兵符帅印,三日后准备出发。
诚王府,太妃得到消息,抱着大海心疼的直掉泪,这个孙儿命苦啊,刚出生才几天,父亲就出征了,父亲出征还未归来,母亲又挂帅了。
唉,太妃除了心疼,还有心苦,看着大海默默落泪,大海不懂事啊,也不知道太妃为什么哭,抱着太妃的脑袋咯咯笑,然后就是一阵口水攻击,亲的太妃心都融化了。
李涵下朝回到枫林院,看着流泪的太妃与不识愁滋味的儿子,心情沉重,她是武将,保家卫国是责任,无可推卸,只能勇往直前。
“婆婆,你别伤心了,我跟相公都不会有事,我们会平安回来,只是诚王府就辛苦您了。”李涵坐到太妃身边出声相劝,心里酸酸的。
秦子轩集众人的智慧,把犁与斗的使用方法一一写下,上奏皇上,由皇上推广,解决八方百姓种地难的问题。
因为这里吸引了不少人,大家各抒己见,居然兴起了研究种地工具的热浪,秦子轩一想,大家生产力落后限制了粮食作物的种植,同时也限制了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着做好事的原则,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然后进行改进,花了好几天的时间,终于又研究了好几种节约体力的生产工具,一直跟着众人混的太子,这才知道原来种地有那么多道道。
秦子轩在最后感叹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逼装的,也是没谁了,把一众人感动到不行,直赞王爷大才,太有文化了,作的诗他们都能听懂,这称赞人的方式也是头一份。
解决了生产力的问题,秦子轩又把红蓝对抗提到了议程,休息了这么久,也该拉出来练练了,同时秦子轩也在心里鄙视大楚,打不过居然还拉盟友,太丢人了。
玉京城,皇上也在为生产力不足伤脑筋,如果百姓的地种不好,那必定会影响收成,最终影响的就是大秦国库,这可不是小问题,但是边关的士兵还不能撤回来。
平时那些士兵都在家务农,只有战时才会拉到边关,一般情况下边关留下的都是常备军,后备军都在家里训练,以村为单位进行练兵。
现在倒好,大齐大楚不撤兵,皇上也不敢让这帮军人回家种地,愁的皇上头发都白了几根,就在这关键时刻,青龙关派人送来了奏折。
奏折往皇案上一摆,皇上龙颜大悦,命人把送信的人请到殿前,铁犁子等也抬上了大殿,抬上来的许多种地工具各大臣基本不认识,这是结合各方地域百姓不同的习惯制作出来的。
皇上看后高兴啊,重赏驿使,同时开始全国推广,不过铁矿紧缺,不能做到家家户户都配有,那就村村配,不过家里有军人的优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