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颐和曼丽 喜了 2405 字 8个月前

这里主打豆腐,也可理解,

无论在中式的饮食还是中式的语境里,豆腐都是一种家常、清贫、平淡和出世的符号,又因其为佛、道门所用,平常之外又平添了几分禅机道意。

“看破有尽身躯,万境之尘缘自息;

悟入无坏境界,一轮之心月独明。

麦饭豆羹淡滋味,放箸处齿颊犹香。

‘鸟惊心’

‘花溅泪’,

怀此热肝肠,如何领取得冷风月。”

席间,老大哥也就景意境了一把,

姚雀笑着捧,“没想金老师还是这方面的研究造诣,这地方真雅兴。”

老大哥直摇头,“不瞒你们说,我这是真感激曼丽,来这儿,一番心意。说个不好意思的,这地方肯定是真好,但,太华贵了。倒不是说这里的菜品稀罕,你看也就青菜豆腐,荤腥也调得寡淡。主要是人文有品。这家店曾是韩虚子的后厨,歇业了好些年了,也就最近又重开,你们刚才上来也看见了,坐无虚客。我这桌,也是提前半月才订着位置……”

姚雀舔着脸问,“金老师,您见识广,这韩虚子谁呀,”

好似一提起这人,老大哥就眼见着仙气儿了,那立即的正襟危坐,敬崇不已的模样,“这位韩虚子仙者……”跟真拜谒神仙似得,

姚雀听着听着,一拍腿,也像想起了啥大事,“哎呀,您说的莫是他吧,我们上楼来才看见!”

“什么?!他真的来了!我这等多长时间了……”真不夸张,老大哥起身就往外走!

姚雀顿了下,

看向师傅,

指着门摇摇头,“老金不老实啊,还说为了这桌儿瞅订了多久,看看,这摆明天天守株待兔的样儿!”

既然遇见正阳了,免不了还是提起了酸梅和他哥那点事。

正阳问清楚了“原来是因为一块表引起的误会”,也是这么表示:不如还他一块一模一样的,息事宁人。……嗯嗯,这正阳心里就曼丽一个,肯定站曼丽这边,反倒“胳膊肘往外拐”把他亲大哥当外人哄,也真不稀奇了。

曼丽个坨坨是一直欲言又止,正阳个坏东西把事儿全揽了:“这事你不操心了,我一定办好。”曼丽个坨坨还是欲言又止……

这天,到了她“让贤”那老大哥请她吃饭,免不得曼丽把徒弟也捎上了。姚雀开车,一块来到上海路。

“这老金还真讲究,这地儿上哪儿找的,挺有意思。”姚雀下了车,瞄着这闹市中独取的幽静之处笑着说。

曼丽看了,也觉得有意思。

“道香”。店名。

门楼两旁竖帖:品茶论剑逊庄周,青菜豆腐胜珍馐。

进来了确认跟“道家”有关。

姚雀背着手跟他师父一同进来,又是一番感慨,

“提起‘道’不由就想起它的老祖宗,老子。老子这人啊太神秘了,连司马迁写到他的时候也是扑朔迷离,结果,对于他究竟比孔子大还是比孔子小,孔子到底有没有向他问过礼的问题,历来在学术界颇多争议。我觉着,老子比孔子大,孔子极有可能是向他问过礼的。”

曼丽看来对这个问题也感兴趣,

望着这家店里感觉“仙鹤欲飞”的陈设,也颇舒心,笑着说,“这我赞同。我觉着那些认为老子比孔子老的,一定是看到有的史书里把老子和太史儋当做同一人了。老子曾经西出函谷关,太史儋也曾经西出函谷关去找秦献公,而太史儋出关的时间是在孔子去世一百多年之后,事情就这样搞混了。另外,还有一些学者根据《老子》一书中的某些语言习惯,断定此书修编于孔子之后。我见过一些更可信的资料,把老子和太史儋搞混是汉代初年的事,按照老子的出世思想,他怎么可能出关去投奔秦献公呢?至于书中的语言习惯,则跟后世学派门徒的不断发挥、补充有关,先秦不少古籍都有这种情况。”

这确实得赞她一把,

曼丽对“道”着实兴趣大些,她说她“见过一些更可信的资料”,也非胡掰,宫里,她真看过不少这方面的书。说起来,有些也是禁书。当时小树跟她说,自梅静群离世后,宫里凡关于“道”的书基本上全禁了。梅静群迷恋“道”,坊间传闻她原来在宫里养了多少小道士……

曼丽对“道”感兴趣,也难怪,她自己家里就到处可见仙鹤、寿龟,瞿淑清好这些。

她也越说越起劲儿,不停嘴儿起来,

“我也相信孔子极有可能向老子问过礼。目前,我觉得有两种说法比较有意思:一种说法是,孔子问老子周礼,老子说天下一切都在变,不应该再固守周礼了。另一种说法是,老子以长辈的身份开导孔子,君子要深藏不露,避免骄傲和贪欲……”

“那你赞同哪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