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不是赵洞庭,能够招揽到这两个大元境的同胞兄弟,之前可谓是费了不少心思。
于翌日大清早,他便带着一众供奉离开供奉,又往福州赶去。
深夜时分,他赶回到福州,而后不多时,府衙内便有信鸽蹿上天,向着大都方向而去。
时间过去三天。
信鸽落在大都皇宫之内。
随即,有太监将信鸽腿上绑着的密信取下来,当做紧急军情处理,经过层层上报,以极快的速度传到了御书房。
忽必烈正以懒洋洋的姿态躺在御书房内的龙榻上,看似漫不经心的翻看着奏折。旁边有一众太监、宫女伺候着。
黄粱策就立在他的旁边。
门外响起太监的禀报声,“启禀皇上,福州中书左丞蒲寿庚有密信呈上。”
忽必烈眼神微凝,坐起身来。
黄粱策很自然地向着屋外走去,然后再进来时,手里便拿着那封信。
忽必烈接过信,却是没有打开,而是如自言自语般问黄粱策,“黄公公,你觉得宋朝是答应了,还是没答应?”
黄粱策只道:“老奴不敢妄言。”
忽必烈便也不再说什么,自顾自打开信看起来。
“哼!”
然后没过几秒,他嘴里便发出冷哼声。
再过数秒,更是重重将信拍在书案上,“废物!都是废物!”
御书房内一众太监、宫女都是跪下身去,静若寒蝉,只有黄粱策仍旧站着。
等过数十秒,见忽必烈只是胸膛起伏,不再说话,黄粱策才低声道:“皇上,那宋朝不答应议和?”
忽必烈眼中满满都是怒色,“要换做是朕,朕也不会答应!那群废物,数万人攻邵武,竟然还被宋军给烧了粮,逼到绝路。”
黄粱策也是脸色微变。
他时时跟在忽必烈的身边,又得忽必烈信任,自然对军中之事是了解的。
江南西路元军数万之众,竟是被不过区区数千人的头陀军给打败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他们还真当得起“废物”这个词。
而忽必烈却又是冷哼,道:“这宋皇也是不知好歹,朕要将最心爱的明珠许给他为后,他竟然推辞不受!还说这个条件,他不会做任何退让。”
此时的忽必烈,无疑是有些再发小孩子脾气。
在他想来,你宋皇不答应便不答应就是,何必弄得这么郑重其事?
难道朕最为心爱的明珠公主就那般不堪,不入你的法眼?
这种想法冒出来,让得蒲寿庚心中更为坚定投宋之念。当然,前提是宋元能够达成议和。
于是,他更加热切的希望议和能够达成。
将杯中的酒水仰脖子喝了个干干净净,蒲寿庚对赵洞庭道:“敢问皇上,需要我朝皇帝如何?”
赵洞庭又是轻笑,好似刚刚的不愉快全然没有发生过,道:“朕先前已经派使臣前往大都,你们皇帝应该知道朕想要的是什么。而除去这个条件以外,你们元朝的明珠公主,朕也不想娶。只要这两点能够达成共识,朕休兵五年,也未尝不可。”
虽然赵洞庭心中也急迫的想要夺回临安旧地,但也明白,现在的大宋朝廷已经不堪重负。
自己也需要时间来发展经济、民生,要不然,就算能够打败元朝,到最后,整个天下也只会是千疮百孔。
更为重要的是,照这么打下去,想要坚持到覆灭元朝,也实在是可能性不大。
士卒在前线打仗,可是需要源源不断的粮草、金钱供应的。
蒲寿庚微愣。
他并不知道赵洞庭派使臣到大都让忽必烈放出李秀淑的事。
而眼下赵洞庭既然没有明说,他自然也不好多问。
沉默过后,蒲寿庚道:“那待我回往福州以后便传信大都,请示皇上,只是……”
他欲言又止。
赵洞庭道:“蒲大人有话直说无妨。”
蒲寿庚点点头,便道:“只是在我朝皇上作出决定以前,不知我们两军是否能够保持休战状态?”
他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福建被战火荼毒。
“当然。”
赵洞庭却是知道蒲寿庚的心思,笑道:“这福建路早晚是我大宋之地,朕也不希望看到百姓们被战争殃及。”
蒲寿庚大喜,“如此,多谢皇上了。”
赵洞庭轻轻点头,“蒲大人别忘了跟你们皇帝说,这两个条件,朕都不会退让。当然,福建路也必须让给我们。”
“我定然记得。”
蒲寿庚点头答应。
其后,大堂内便没有再说议和的事情,只是喝酒。
蒲寿庚是个外人,呆不多时,便很知趣地告辞离去。离开前,高瘦子、矮胖子都仍不禁对洪无天等人投去浓浓忌惮眼神。
而在他们离开以后,大堂内宴席便也没再持续多长时间。
众人酒足饭饱,心满意足,跟赵洞庭告退以后,成群结队,勾肩搭背地离去。
大堂内,仅剩文天祥、任伟、赵大、赵虎还有洪无天等数人。
相较于畲民将领们来说,他们当然更是赵洞庭的亲信。
“皇上,您遣使前往大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