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大宋暗堂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贰蛋 2994 字 11个月前

“书我不需要。”

赵洞庭接过信,坐到院子中的石桌旁,便就这么看起来。

中年人见他嘴巴不断蠕动,面露诧异之色。

作为这个联络点的负责人,他还是知道些秘密的。大宋往来的各种情报信件都是以暗号替代,就像军中的信件那样,上面全部都是写的数字,哪怕是他,也不明白这些数字代表什么。而赵洞庭,竟然能看得懂这些信,这足以说明赵洞庭最起码也是和他平级,是某个暗堂的堂主。

但堂主会到处跑么?

显然不会。

中年人明白,赵洞庭肯定是军情处内极为重要的人物。

而看过信,赵洞庭的脸色则是稍微显得凝重。

这些信件的暑期有早有晚,并不是同时传过来的。最早的那封信上说的是陈宜中的事,他在越李朝根本就没有打开局面,而是在城池内购买了宅子,过着奢靡的生活,哪怕到现在,那宅子内也还有着不少下人,并未卖出去。

“果真是个巨奸啊……”

赵洞庭心里喃喃。

第二封信,则是说的关于西夏的事。

有西夏密使到海康,说西夏已经做好复国准备,询问赵洞庭是否还依照约定,用明珠公主从元朝手中换来李秀淑。

赵洞庭对此本来是有些不以为然的。广西的战事已经结束了,他现在根本不再需要西夏的帮助。

也就是说,西夏国实际上已经没有和他合作的时机了。

但看过第三、第四封信后,赵洞庭又改变了主意。

第三封信,说的竟是白马军有意出蜀中,取夔州之地。

第四封信,则是说的秦寒留在大理,已成为段智兴倚重的人。

看完这些,赵洞庭自是明白,蜀中、大理,其实都是段智兴的势力。段智兴这手暗度陈仓,的确让他佩服之至。

要知道,大理、蜀中的力量联合起来,那即便是元朝,也不能再视其为无物了。他们已经有争战天下的本钱。

“拿纸笔来。”

沉吟半晌后,赵洞庭出声道。

中年人便又向着房间内走去,将纸墨笔砚拿了出来,摆在桌上。

赵洞庭提笔,接连写下数十个数字。

其意思是,让西夏挡白马,遣使节往中都,广南西路、江南西路交界处,明珠公主换李秀淑。

写完,他将信折起,递给中年人,道:“速将此信传回源处。”

他的气势,让得中年人不敢怠慢,连忙答应,“是。”

说完便向着外头走去。

赵洞庭抬头,透过头顶枝繁叶茂的老樟树看着蔚蓝天空,嘴里喃喃:“还想趁火打劫,哪有这么好的事……”

过半月有余。

江南天气逐渐由寒转热,到每个年头中最为清爽的季节。

赵洞庭和洪无天、许夫人三人终于到得江南东路境内。

这里十余年未曾受到战争波及,渐渐恢复元气,郊外可见有不少才子佳人踏青,也可见到有膏粱子弟鲜衣怒马。

龙虎山就坐落在江南东西两路的边界处,风景秀丽,是以前来游玩的人不在少数。

赵洞庭三人穿着寻常,在人群中也不显得扎眼。

之前没曾想伯颜、也速儿两人会挥军到隆兴府,是以一路行来,倒也没有再发生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

到得龙虎山下,看着那清澈河流,秀丽山峰,赵洞庭心中也不禁感慨,这里真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蜿蜒的河流从龙虎群山下缓缓淌过,带着清爽之气,总是能让人心旷神怡。

天空蔚蓝,白云朵朵。

这里可谓是难得的人间家境。连带着,那些含羞出来踏青的女子瞧起来也要更为明媚几分。

江南的女子,总是带着些烟雾蒙蒙的柔弱之气。

在龙虎山的石阶上,上山下山的香客络绎不绝。作为天下道教祖庭,不论国势如何,龙虎山的香火都不会断绝。

赵洞庭抬头看了半晌,却并未上山,而是对洪无天和许夫人道:“两位前辈,咱们先去留仙镇。”

留仙镇离着龙虎山不远,只有十余里路途。说是镇子,但其繁华程度不在县城之下。

传言道教祖师张道陵在定下祖庭龙虎山之前,在全国各地寻找有龙脉之地,途径留仙镇,因镇上居民热情挽留,是以在留仙镇内呆了数日,并机缘巧合之下发现龙虎山这隐脉之地,定祖庭龙虎山,待得道教兴起之后,留仙镇因此而得名。

在留仙镇内,家家户户都是供奉的张道陵神像。

赵洞庭三人走马观花般离开龙虎山下,到留仙镇外,就可以看到硕大的张道陵神像。

在神像前,摆满贡品,有不少百姓在跪地祈福。

如这样的地方,可谓水泼不进,哪怕是佛门,也不可能在这里扎下根基。

赵洞庭抬头瞧瞧张道陵那飘然出尘的神像,也是感觉到阵阵祥和。

三人下马,牵着马匹漫步入城。

留仙镇外并无城墙,连土墙都没有。似乎这地方便是那世外桃源,哪怕世间再乱,也不会受到波及。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哪怕当年宋元相争的时候,两个朝廷的大军也都刻意绕过这里,没有来打扰这里的安宁。

这里也没有士卒,没有官府,更像是道教的私地。

镇内的居民看起来也是个个面色温和,除去外来的,很少有凶恶之相。

整个镇子,都漂浮着淡淡而沁人心神的香火气息。

刚入镇子,入眼最多的便是香烛纸钱铺子。

赵洞庭只是随意扫过,带着洪无天、许夫人两个径直往城内深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