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超大喜讯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贰蛋 2999 字 11个月前

许夫人跟着张世杰等人进殿,见到杨淑妃坐在龙椅旁,跪倒在地,“老身叩见太后。”

杨淑妃俏脸上有着笑容,“夫人快快请起。泉州一别,本宫已和夫人有数年未见了吧?”

许夫人起身笑道:“见到太后凤体安康,老身便放心了。”

她的身份实力摆在这里,不失礼节,但也不卑不亢。两人间的对话,显得很是轻松。

杨淑妃让太监给许夫人赐座,又道:“夫人大义凛然,率军赶来海康援助,本宫代替皇上多谢了。”

许夫人只道不敢。

其后,杨淑妃果然问起她之前为何没有率兵赶来勤王。

许夫人用答复张世杰的话回答杨淑妃。这让得杨淑妃心中的疙瘩尽去。

她虽然不再过问政事,但贵为太后,对各地的情况自然还是有些了解。许夫人没来,真是情有可原。

当下,她脸上的笑容不禁更为浓郁几分。

寒暄好阵子之后,杨淑妃才又将话题回到正题上,道:“夫人率领数万军卒前来,还有无数畲民百姓遗留福建,是否打算再度回去福建?”

许夫人瞧瞧张世杰,答道:“老身原本是打算解海康之险后便回福建的,但入宫时听监察令大人说皇上还未赶回海康,有大理军五万意图不轨。老身在此请求太后娘娘让老身率儿郎们前去接应皇上。”

她这话,说得可谓漂亮,话语中以宋朝臣民自居,给足了杨淑妃面子。

她当然根本没必要过问杨淑妃,因为杨淑妃管不着她。

而且,杨淑妃想来也绝不会反对她。

果然,杨淑妃闻言,脸色更喜几分,只道:“若是我大宋臣民人人都如夫人这样,那我大宋复兴便指日可待了。如此便有劳夫人了,待皇上回来,本宫定然让皇上重重封赏于夫人,以向天下百姓彰示夫人之大义。”

她这话,说得发自肺腑。

的确,像许夫人这样,能够在大宋为难之时,还兴兵抗元,助她赵家的,都可以说是她赵家的大恩人。

只是顾及皇家颜面,不能轻易承受别人的恩情,所以才说成是大义。说许夫人她们是为民而战。

其实说到底,如许夫人、张世杰他们,未必都是为百姓,而是因为这个年代的教育背景,忠君忠国,这才誓死匡扶赵家天下。

等到下午,海康县内,近三百热气球冉冉升空,载着武鼎堂众供奉向着海康北面而去。

而地上,许夫人、苏刘义同行,率着数万畲民,亦是出了城去。

只待大败大理军,赵洞庭回朝,那硝烟,便可以真正散尽了。

短时间内,大宋、元朝,怕是都无精力再兴起战事。

张珏不认识许夫人,只是走在旁边,没有说话。

后头畲民大军跟着众人浩荡入城。

到城内以后,许夫人见到处残垣断壁,尸首横陈,轻声叹息,让旁边畲民领袖率人帮忙打扫战场。

张世杰拱手谢过,道:“夫人真是大义,让我等敬佩万分。”

自从他成为监察令以后,其实拍马屁的毛病没改。只是,能让他拍马屁的人寥寥无几了而已。

饶是许夫人,被他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这般实诚地夸赞,也是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她可是知道,现在张世杰已经贵为宋朝监察令,位极人臣,地位比之以前还要高不少了。

而张世杰,浑然没觉得自己在拍马屁。

这已经被他养成习惯了,每每夸人,都会要夸大数分。

许夫人率军来雷州,让人帮忙打扫战场,是义举不错。但说能让他们这些群臣敬佩万分,无疑还是不够。

然而,旁边苏刘义等臣却是不遗余力地附和着张世杰。

他们多数都有这样的毛病。

在这个年代,不会拍马屁的朝臣,往往很少能爬到高位的。因为,这是家天下。

众人行走途中,交谈得很是热络。

张世杰等人打算直接带许夫人去见杨淑妃。

直到行宫门口,张世杰才问道:“夫人,为何之前皇上广发勤王令,你没有前来?”

他在此时问出这个问题,实有想要提醒许夫人的意思。因为,他觉得等许夫人见到杨淑妃,杨淑妃也可能会问这个问题。之前来勤王,是雪中送炭,现在赶来,可就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了。

谁知道杨淑妃心中会不会有些疙瘩?

而张世杰又明白,许夫人其人实有傲气。要是杨淑妃对她很是不客气,她说不得会率军离去。

宋朝虽然接连大败元军,但国力并未发展强盛,可未必能摄得住许夫人这样的义军领袖。

到时候她只是离去还好,若是大怒之下,突然兴兵在海康县城内作乱呢?

说到底,张世杰和许夫人还只是见过数面,对她,还没有全然信任。

许夫人轻轻笑着,告罪道:“监察令见谅,届时元军在福建拥有重兵,和黄将军联手逼压我泉、漳两州,老身实在是分身乏术啊!若是率军前来,我们在福建的畲民怕是就要受到元军屠戮了。”

“原来如此。”

张世杰轻轻点头,然后又是疑惑,“那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