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凉州来客

第387章

“哈,那只是我心血来潮搞得试验品,一时冲动。”程大雷理了理袍子,端起案上的茶杯。

“怎么不继续搞下去呢?”阿喜问。

“搞不下去麽。”

“为什么搞不下去?”阿喜。

“这你就不懂了么。”程大雷放下茶杯:“纸钞太超前,手下人根本不认,凡事都要将客观规律,做什么事呀,都不能逆大势而行。”

阿喜眨了眨眼睛:“不是没有法子啊,我倒是有个法子,说不得能行得通。”

“年轻人,呵……太幼稚。”

“当初我与人做账房,却也想过这件事,铜钱携带不便,如果能有一种东西,可以代替铜钱就好了。想来想去,当真想到一个法子,只是没机会实施。”

“什么法子啊?”

“铜板无非就是一个信物而已,其实它是铜是铁,是金是银都没有太大关系。关键是能让所有人都相信。”

程大雷不得不对阿喜刮目相看,能看到这一点就极其不容易。这世界是不缺乏聪明人的,比如眼前的阿喜就是一位。当然,想要看破其中道理并不困难,关键是如何做下去。

“具体该怎么做?”

阿喜三言两语,将自己的法子说了。程大雷越听眼睛越亮,推行纸钞的事情,始终是他的败笔,这件事不解决,程大雷这口气就咽不下去。

听罢阿喜的法子,程大雷立刻将和珅叫过来,马上开始实施。幸运的是,之前纸钞推不下去,程大雷又都收了回来。如今那些印出来的纸钞,又都回到了程大雷手中。

和珅的执行力是很强的,当天就拿出了初步方案,第二天就开始实施。

……

朱双是琴川关外一户人家,再往前推,他的祖籍在扬州。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苛捐杂税一日比一日重,最后地越种越少,他自家的田地全都卖了出去,彻底成了地主家的长工。

日子过得并不顺心,因为口角打伤了地主,害怕官府追责,就带着老婆孩子逃了出来,沿街乞讨过活。路上听到琴川关放出的消息,就来到琴川关。

在这里分给他田地和房屋,耕牛和种地的工具琴川关也可以向琴川关租借。他算是最早来到琴川关的一批人,五口人种了十几亩田,日夜劳作,又赶上这两年风调雨顺,收成还算不错。

过了秋就是农闲,他可以好好歇过接下来的日子,再也不用担心冬天吃不饱饭,会饿死冻死的事情。

这一天,村长传来信,把来自琴川关的消息通知给大家。

朱双听到后,回家与老婆孩子商量。简单来说,就是琴川关建有公共粮仓,大家可以把粮食存在琴川关,一来是省了大家建造粮仓的花费,也免得虫吃鼠盗,二来,每年还有四厘的利息,存一百斤,能多得四斤。

“咱们要不要去存粮?”朱双磕着烟袋锅子。

他有三个儿子,如今都已经成年,是田里的好把式。大儿子道:“若说这是好事,可咱们存进去,会不会就要不回来?”

“应该不会,如果大当家真的贪我们这些粮,直接动手抢了就是,或者增加一些税,没必要用这法子。”朱双。

“那有别人存么?”朱双的老婆问。

“都回家商量了,现在谁也没个主意,我不是回来和你们商量么,咱们该怎么办。”

“那你明天去城里看看,如果存的人多,咱们就存,如果没人存,咱也不出这风头。”

次日天明,朱双带着三个儿子入了琴川关,发现今天的琴川关是人满为患,有赶着驴的,有拉着车的,每家都拉着粮食。

等到了粮仓,发现这里更是拥挤,正有人主持存粮,过称,运进粮仓。

其中不乏有些人以次充好,在稻米里夹杂沙子的行为存在,开始几个被狠狠打了一顿,后面的人便不敢这么做了。

存粮的事情归和珅管,他这个人下手是很黑的。

有人已经发下来存粮的凭证,朱双也凑过去看,发现绿油油的,上面还印着蛤蟆。

“咦,这不是大当家很久之前发下来代替铜钱的东西么,怎么现在又当了粮票?”

朱双忍不住问,当年程大雷搞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甚至还被嘲笑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