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首大将正是白文选,是比李定国还要先投靠高义欢的西军战将。
李定国不说,白文选心里服气,可是虎大威那厮比他后投效,居然也爬在他的前面,就让他有些不舒服了。
这次高义欢让他统兵支援姜襄,可算是让他挑大梁了,他决定要在关城消耗大量的清军,以此来展现他的能力。
这时间经历数天的行军,白文选率领一万魏军,已经抵达了代县南面的阳明堡,再往北走一天,就是雁门关了。
大军行军至此,白文选见已经到了正午,士卒们都十分疲惫,于是便一挥手,“休息一个时辰后再走!”
一万士卒闻令,便纷纷走下官道,蹲在两侧,取出干粮和水壶吃喝,有的人还找了块石头,坐下小眯一会儿。
白文选则找了几名属下,和众人商议到了雁门,该怎么防守的事情。
这时,一队斥候却忽然奔驰过来,飞身下马,“都督呢?”
“在那边!”有士卒指着围在一起的白文选等人。
斥候见此,立刻脚步飞快的跑了过去,“都督,大事不妙,姜襄弃关南逃了!”
“什么?”白文选等人大惊失色,“情报可当真!”
“千真万确,败军就在前面,片刻就至,后面应该有大批鞑子追兵!”
白文选腾的一下起身,“速报大王!”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高义欢与众人打马回到大营,一路走进中军大帐,他摘下头盔和披风,让亲卫挂在架子上。
这时他与众将一起,走到沙盘边上,注视着沙盘。
李定国道:“大王,姜襄的求援信上具体怎么说?”
高义欢将收起来的求援信掏出来,递给李定国,让他与众人传阅。
“姜襄的救援信很夸张,说多尔衮三十万大军猛攻关城,上百门红夷大炮日夜轰击,总之将情势表现的十分危机。”高义欢微笑道。
满清有多少兵力,高义欢心里摸得一清二楚,他有点不信姜襄。这个军阀肯定是想魏军早点顶上,好保存自己的实力。
高义欢依稀记得,姜襄大同反正,好像是坚持了九个月的时间,现在才多久,怎么就开始要死要活呢?
李定国等人看了求援信后,也能看出姜襄这个人不靠谱,满嘴的胡话。
“大王,姜襄的信确实有些夸张,不过其中有些情况应该还是对的。”李定国沉声道。
高义欢眉头一扬,“哪些情况?”
“多尔衮的兵力,我们已经摸清楚,大概十五万人,姜襄在人数上夸张了,不过一百门红夷大炮,应该还是有的。此前清军自己就还有五六十门,多尔衮在徐州又缴获大批明军的火炮。算时间,这些炮应该都到了!”
高义欢脸色一沉,要是真有百门大炮轰击,再加其他的火器,姜襄还真未必能够守住。
如果清军破关,大军滚滚南下,进入太原盆地,以清军马军的优势,魏军的太原肯定是围不成了。
清军骑兵能绕过太原,直接出现在魏军的后方,届时魏军反而会有危险,魏军只能退出盆地,防守南部的山脉。
难道姜襄真顶不住呢?高义欢心头一凛,注视着沙盘道:“百门红衣大炮轰击,确实是件恐怖的事情。我们的人,现在怎么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