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国舅爷来了

南明大丈夫 话凄凉 2188 字 10个月前

如果魏军真的赶来,凭借手中兵马,鳌拜也不惧怕,甚至有点期待一场对决。

不过以鳌拜对关宁军的了解,不是看不起他们,那群孙子未必敢来,多半是远远看着他的大军,不敢靠上来。

这群孙子吃屎都赶不上热的,魏军只望他们与大清交战,怕是还没被他们坑过。

孟乔芳却没有鳌拜这样的自信,“护军不要小瞧了魏军,和硕特蒙古数万马军,不就被他们击败了么?还是让八旗上吧!”

“哼!你也知道我八旗厉害!”鳌拜冷哼一声,不过孟乔芳说的也有道理,包衣已经消耗了魏军的器械,震天雷好久都不见扔,是该八旗出场了。

用汉兵、番兵来消耗敌兵,八旗兵则在关键时刻出场,便能让八旗取得战功,同时又营造出八旗兵不能战胜的神话。

这种打法,输了甩锅绿营、藩兵,赢了就是八旗的功劳,能塑造八旗的威严,震慑敌兵,同时也震慑绿营和藩兵。

鳌拜虽然不喜欢孟乔芳,但也并非完全听不进去意见,他扬起马鞭,正要派出一个牛录的真满洲上去,却听见身后蹄声轰鸣,一队骑兵疾驰奔来,骑兵飞身下马,跪地禀报:“护军,宁夏府的赵大宪,统兵南下,击退我军哨骑,正从后杀来!”

“什么?”鳌拜脸色一沉,赵大宪南下让他有些吃惊,不过并不惊慌,他冷笑一声,“看来本将突袭延安,让西魏的国舅爷慌了。这个赵大宪,一直跟在本将身后百里开外,本将一动,他要么缩进城去,要么就扎下硬寨,从来不敢于本将交战,今天居然敢追来,正好说明本将决策正确!”

鳌拜说着,忽然一挥手,朗声道:“赵大宪不躲在城里,出来就是找死,传令大军,一旦赵大宪人马过来,趁他立足未稳,马军突袭,冲跨他。”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支持正版阅读。)

吴旗又叫吴起,位于延安府西北部,地处于司隶与甘肃交界之地,相传乃是战国名将吴起戍边之处。

在刘体纯率领五千余魏军,赶至吴旗设伏,阻滞清军时,魏军各部正快速向着吴旗靠拢。

此时徐黑虎率领两万人马北上,赵大宪率领两万人南下,高一功率领五千兵向西进军,高义欢稍作准备后,也抽调了一万多人,出城集结,合计马步兵马六万余众,来围歼进入延安府的清军。

高义欢对这一战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四个字,“全歼鳌拜!”

高义欢认为在延安府这样复杂的地形条件下,魏军完全有能力一雪让鞑子劫掠陇西的耻辱,将清军击败,告慰阵亡的将士,被屠杀的百姓,打出魏军的威风,让清军不敢窥视关中。

六月十八日,上午,吴旗之西三十里的土塬附近,震天的喊杀声和轰隆的爆炸声,不绝于耳。

刘体纯部已经在谷地阻击了一天的时间,一日前魏军刚伏击了清军前锋三千余人,鳌拜就率领近四万大军赶到了土塬前。

鳌拜坚信他的判断,伏击前锋的人马并不多,是魏军发现他的踪迹后,从庆阳或者是延安临时调来的兵马,目的是为了阻滞他的大军,为魏军调集兵力来围堵他争取时间。

鳌拜自是不会让魏军的意图达成,他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派出包衣兵步战,向土塬发起了冲锋,想要拿下土塬,打通向东进入延安腹地的通道。

这时洛水横在谷地中央,清军在洛水南岸,魏军在南岸土塬上有守军,还有一部守军,挡在河谷上。

如果清军直接突击挡住道路的魏军,会遭受土塬上守军从侧面的火力压制,还会遭受河谷上魏军的正面打击,所以鳌拜选择先拿起土塬,再从土塬居高临下,射杀河谷内的魏军。

此时刘体纯正指挥魏军,以火铳和弓箭射杀攀爬陡坡的清军,清军尸体不断滚落,鲜血浸透沙土,让本就不太好爬的陡坡变得满是泥泞,一脚下去,爬到一半的清军,又滑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