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改革,必然会遭受强大的阻力,不过要是有了成效,那明朝的实力,必会有所提升。
高义欢微微颔首,心道有点意思了,然后忽然又问道:“北京那边最近有什么动作没有?”
陈名夏忙道:“大王,满清在北方大力清剿抗清势力,将义军的活动范围进行压缩,逼进了湖泊和大山,我们支持的义军就只有刘将军、袁将军和榆园军还在坚持,其他几股义军,不是被剿灭,就是投降满清了。臣以为清廷现在对关内的策略,是以保持地方的稳定为主,并着重经营新得的两淮之地,减少对南方粮食的依赖,改善恶化的财政!”
高义欢点了点头,沉声道:“藩府对于义军,必须要加大支持,不能让满清将他们剿灭。另外,还要想法,看能不能在满清控制的州县制造动乱,不能让满清安宁。”
“是,臣会想办法去办!”陈名夏躬身行了一礼,然后又接着道:“臣刚才所说的是内政。如果说多尔衮对内的策略是内修政理,那么对外的策略就是阻击我们大魏。”
高义欢感觉到,自己可能是高兴太早了,他的对手比他想的要难缠许多。
高义欢坐直身子,沉声问道:“多尔衮准备怎么阻击孤王?”
“大王,我们朝中应该有满清的细作,多尔衮制定的对外策略是,向西控制整个草原,同我大魏国争夺西域,破坏大王西进,经营西域重启路上丝路的策略,并在战略上对我大魏,进行三面包围。”陈名夏沉声道:“如果臣没看错的话,多尔衮这是想学蒙古人,先控制草原,再灭盘踞西域的西辽,然后灭掉西夏,灭金,最后亡宋。”
高义欢嘴角抽搐一下,他刚想要经营西域,多尔衮便争锋相对,这厮还真是个人才。
如果满清要与魏军争夺草原和西域,很显然具有游牧基因,控制东蒙古和漠南蒙古,拥有二十多万骑兵的满清,无疑比西魏国更有优势。
西魏国三万骑兵,很难在大漠和草原上与满清争斗,那里一马平川,是骑兵的天下,而魏军骑兵明显不足。
一旦魏军争夺西域失败,就只能退回关中,而满清整合草原,至少又能多出几十万骑兵,那魏军就真感到有点绝望了。
多尔滚对他这个策略,充满了自信,并已经开始着手,推行阻击西魏的策略。
高义欢忽然笑道,“人还真是不能得意忘形!”说完高义欢已经站起身来,负手而立,开口问道:“李先生主导的新政策略,内阁商议的怎么样呢?”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订阅,推荐,求支持正版。)
时间进入了1648年,明建章四年,清顺治五年。
西魏国奉明为正朔,目前表面上用明朝的年号,事实上藩府公文中,采用的都是黄帝纪年,用天干地支的纪年法,只有在与明朝交往的公文中,才用朱慈烺的年号,意图减少明朝对西魏的影响。
在中国,藩属向中原王朝表示臣服,奉中原王朝为正朔的两个主要特征就是,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封,用中原王朝的年号。
从年号来看,天下如今三大势力,依然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外族入关的满清,一方是西魏与明朝之间,貌合神离的松散联盟。
天下间的主要基调,还是满清与汉人间的矛盾,还是驱除鞑虏。
不过随着西魏国日渐强大,汉人政权间的矛盾,也在迅速的上升。
1648年,农历戊子年,鼠年,天下间大的战事都已经停息,但天下三方势力,却动作频繁,基本都制定了对应时下局面的策略,都在积蓄力量,准备下一场大战。
此时在西安城中魏王宫内,高义欢站在演武场上,手持一把硬弓,奋力拉成满圆,眯眼瞄准远处的箭靶。
他看了半响后,猛然松开弓弦,箭矢立时“嗖”的一下,飞速射出。
“咦,射偏了!”高义欢看着箭矢,完美的与靶子擦身而过,不禁有些惊讶,不感相信自己居然没射中。
高义欢又取了一枚箭矢,搭箭上弦,忽然又垂下弓箭,砸吧嘴道:“大吉,孤这个靶子是不是有点小啊!”
周大吉忙识相的附和,“大王,是小了点,臣这就给您换个大的。”
说着,他便一招手,招呼几名侍卫,抬来一个足有人高的大簸箕,放在远处。
这一次高义欢弯弓搭箭,一气呵成的射出一箭,箭矢射在箭靶的边缘,改变了高大王数射不中的尴尬局面。
高义欢满意的点了点头,见好就收,并没有让人将靶子抬来让他过目,而是将弓交给侍卫,走到一边坐下,对躬身站在一旁的陈名夏道:“先生做下说吧!”
高义欢坐在大椅子上,陈名夏便只能坐在一旁的小马扎上,“大王,藩府得到消息,朱慈烺最近有不少动作,如果成功的话,南京的实力可能会有所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