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满清议事

南明大丈夫 话凄凉 2292 字 11个月前

不多时,内侍高声唱道:“摄政王驾到!”

殿上除了几个王之外,大臣们立刻行大礼迎接,多尔衮虽是摄政王,但平时的做派,同皇帝并没什么区别。

多尔衮进入大殿,在王位上坐好,然后把手一抬,让众人免礼。

这时他便开口道:“朱慈烺退守江南,水师横江,朝廷急切不能下。高逆建藩西安,其势以成,我大清亦难以攻灭。眼下时局,你等以为该怎么办?”

清军入关三年,斩获颇丰,但是也疲态尽显,打起仗来开始力不从心了。

殿上的人议论纷纷,豪格和济尔哈朗互相对视一眼,只是冷眼旁观。

众多满清大臣中,学士冯铨站了出来,行礼道:“启禀摄政王,大军久战,奴才以为眼下最重要的是修养军队,恢复财政,精选兵器,打造战船。如此只需要三年时间,以我八旗将士之勇,再加上钱粮充足,军器精良,要灭南京和西魏都不难!”

多尔衮立时眉头一皱,“三年,时间太久了!“

虽然多尔衮已经意识到,迅速一统天下不现实,但是他还是不能长时间停战。

北方糜烂,千疮百孔,要恢复能有南京和西安快么?”

大清修养生息,南京和西安也没闲着,江南地区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大清肯定比不过,高义欢占着大半个湖广,粮食充足,大清修养生息,他能比大清恢复的更好。

长时间的休战,清军的力量是会增强,可高义欢的实力也会增强,到时候只能更加难打。

另外,满清作为外族入关,八旗兵从苦寒之地进入关内,士卒的腐化速度是惊人的。

三年不战,战力恐怕会下降一大截。

因此多尔衮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也不敢等那么长的时间。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在西魏国将诸事理顺,藩府渐入正轨,并制定了藩府今后的国策时,北方的满清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同西魏的战事结束后,清军拔除了徐州,整个北方除了几股不成气候的土寇没有剿灭之外,便没了大的战事,苦战大半年的清军终于能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整。

这时天下局势已经改变,满清朝廷便也需要改变策略。

清廷很有必要进行一次商议,来确定消化江北,进一步控制降军,还有理顺满清朝廷的诸多事宜。

七月初,在高义欢忙着大婚和出征川蜀时,北京的满清朝廷,则正在忙着制定新的战略。

清晨,几声钟响唤醒了紫荆城,红墙黄瓦的宫城充满了威严,却又冷冷清清。

这时穿着黑色朝服的满清大臣,鱼贯进入大殿,从天空俯瞰,就像是一群黑色的蚁群。

众多大臣们抖擞精神,三三两两一边往里走,一边小声的议论。

在拔掉徐州后,代善便率领八旗回到北京休整,正好赶上这次朝会。

这时他正和瓦克达在前走着,身后却有一人快步追上来,急声唤道:“二叔!”

代善和瓦克达停下步子,回头一看,却是肃亲王豪格追了上来。

“哦!”代善脸上带着和蔼的笑意,“肃亲王也回京呢?”

豪格走上前来,沉声道:“是啊!局势如此,侄儿担心大清的江山社稷,所以急着赶回来。”

说着,豪格看了代善一眼,“二叔对现在的局势怎么看?”

代善脸上带着笑容,并不接茬,“快进殿了,等会儿再说吧。”

豪格见此悻悻笑了笑,“这样啊!那也可以。”

说着他看见不远处的济尔哈朗,便告了声罪,疾步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