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西安城中,可谓大事不断,除了刚举办完的进位大典,马上就是西魏王与明朝公主的大婚,另外西魏国建藩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也将在西安进行。
自雄才大略的隋炀帝,开创科举以来,科举就逐渐成为了社会底层向上流动的重要通道,也是官府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
虽说科举自身也有些问题,但是不得不承认,他是历代以来,最公平的选官手段。
西魏作为一个新兴的政权,也需要通过这种手段来选官,来与满清和明朝争夺人才。
一般而言,会试在二三月间进行,不过这次却被推迟到五月。
这原本是为了照顾关中的士子,同时也因为王京刚迁到西安,各个衙门事物太多,无法按期举办,却不想这一推迟,却将不少明朝和满清的士子,都吸引了过来。
江南文化鼎盛,科举考试竞争激烈,许多在南京落榜的举子,听到西魏将在五月举行会试的消息,便千里迢迢的赶来,想要碰个运气。
满清控制的山西、河南,有些读书人不愿意,参加满清的科举,便也悄悄跑了来,看能否中举。
这种情况,以前是不可能出现,但随着西魏国的建立,情况便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此时,随着科举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西安城也就越发的热闹起来,来自各地的近千举子汇集关中,大大超出了藩府的判断。
残破的西安城,先是迎接了大批从豫南迁来的官员和家眷,还有许多随行的富户,现在又迎来这么多举子,福藩完全没做好准备,城中的客栈和驿馆根本不够住,家家爆满,高义欢只能下旨,搭建帐篷,或者将举子安置进民宅。
西安原本是一座走向衰落了城池,人口锐减,可是随着高义欢定都于此,便使得整个城池,重新充满了活力,原本冷清的各家商铺、酒馆、青楼、客栈顿时都变得火爆起来。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四月间,天下间战火稍熄,只剩清军与明军发生局部交战,以及四川张献忠和吴三桂还在混战。
随着豫南战事的结束,天下间不定的大势,开始清晰起来。
原本很不稳定的格局,开始向一个稳定方向发展,使得一个有点见识的普通人,也很容易对局势进行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
这时,天下间原本最强的满清,认清了自身没有迅速一统天下的实力,逐渐改变鲸吞天下的策略,转而巩固现有地盘,准备积蓄实力,步步蚕食,进行长期争霸。
偏安一隅的南京朝廷,在外部的重压下,被动进行改革,意图变法图强,保住半壁江山。
西北方向的魏国,则已经逐渐从战争中走了出来了,开始着手藩国的建设,使自身成为一个完整的新兴政权。
这三方势力,使得天下局势,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鼎足之势。
至于,川蜀、云南的纷争,则已经无法影响大势,除非西南实力被整合为一股,否则便已经失去了逐鹿天下的机会。
公元1647年,4月,25日,农历丁亥年,庚辰月,戊辰日,西安城郊,数万兵马汇集,城外聚集了无法计数的百姓,旗幡招展,人头如织。
高义欢从南阳府赶到西安后,先去高陵祭拜了黄帝,然后正是下教旨,定王京于西安,称藩建国。
此时,西魏国在东郊的旷野上,构筑了高台,正在进行进位大典。
在高义欢决定迁都城于西安开始,隶属于工部的工程队,就开始在城中修缮被毁的秦王宫,将宫殿改为西魏王宫,同时在东郊修筑祭祀天坛。
修缮宫殿,耗费巨大,只能一点点的来,工部的力量主要用于构筑天坛。
虽然工期很紧张,但在工部和礼部的敦促下,天坛还是在典礼之前,顺利筑造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