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桥上堵成长龙的难民,惊慌失措,不是被砍死,就是跌入冰冷的河水中。
魏军被马车堵住,无法援手,被堵住的老百姓可倒了霉,大都做了冤死鬼。
汝宁城头,士卒看见桥头出了问题,知府于应龙领着一队士卒敢来增援,他看见清军斥候已经逃走,只留下桥上的难民尸体,目光中不禁满含怒火。
听了掌旅的禀报后,于应龙瞬间大怒,指着脸色发白的胖商人,怒喝道:“押走!”
“大人,不干我的事啊。我是高大帅的亲戚啊!”商人连连求饶。
士卒们有所迟疑,于应龙也是微微皱眉,但还是一挥手,士卒便将商人拖走。
这时于应龙看了浮桥一眼,遂即对掌旅道:“鞑子斥候既然到了,主力应该在后面,马上准备炸药,将桥炸了!”
掌旅不敢怠慢,士卒忙将马车推入水中,一边让活着的难民过河,一边安放炸药。
这时王家屏和十多名清军已经混入城中,心中正窃喜之时,旁边一个魏军将官,忽然指着他喝道:“那汉子,到这边来!”
王家屏心头一惊,以为被识破,却发现周围有不少魏军在挑人,亲壮都被选了出来。
“你娘个劈,被抓丁了!”王家屏顿时傻了。
这时汝水东岸,烟尘滚滚,大队的清军骑兵,气势汹汹的奔来。
尼堪这种老爹死得早,什么事都要靠自己拼的人,做起事来,果断敢战。
细作跑回来,说被魏军发现,他当即下令,全军加速向前。
尼堪看了眼浮桥,顿时一挥手,“把桥夺下来!”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尼堪的生父是爱新觉罗·褚英,是老奴的长子,本来是有可能继承大位的人。
只是因为褚英生性残暴、心胸狭隘,加之战功赫赫,不把任何人看在眼里,从而与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以及一些兄弟们不和,导致最后被老奴处死。
褚英一死,尼堪很长一段时间内,也难以出头。
直到那些联合起来,弄死褚英的老人们相聚死去,他才慢慢展露头角。
作为老奴长子褚英的儿子,尼堪一直想要拿回失去的东西,所以他与宗室中许多第三代和第四代的人不同,经常随军出战。
这么多年来,曾经弄死褚英的人,一直想要压制他,但功劳是压不住的,他凭借自己的功劳,终于做到了多罗贝勒,离王爵只剩下一步之遥。
现在豫南一战,对于他而言,就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或许这一战后,他就能进封为郡王,实现他的野望。
如果按着轨迹发展,尼堪确实从贝子一路爬上敬谨亲王的位子,并成为清初掌握满清大权的理政三王之一。
只是他比较倒霉,运气不好,遇上了李定国,最终成就了李定国的威名。
尼堪是一个行动派,他听了王家屏的话,立刻就派出二百精兵,同王家屏一起,混进城去。
汝水东岸,一片空荡荡,旷野上已经不见人影,一些小的屯堡里的屯丁,也全部跑了,魏军坚壁清野的工夫做得很好,没给大清军,留下什么有用的东西。
尼堪领着八旗兵,还有孔希贵的绿营,在后面漫步推进,王家屏领着两百多人,化妆成百姓的模样,追上了前面的难民,一起往汝宁方向前进。
二月初,汝水上的冰层已经融化,魏军在汝水上,搭建了一座浮桥,东岸大队的难民,骡车,牲畜混在一起,人喊马嘶,分外嘈杂。
桥头一个局的魏军士卒,还有十多个汝宁府的衙役,负责维持着浮桥的秩序。
清军杀入汝宁,烧杀抢掠,汝水东岸的百姓,都往汝宁逃来。
浮桥东岸,魏军的一个掌旅,按着刀站在桥边,目光锐利的注视着通过的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