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多铎西进

南明大丈夫 话凄凉 2807 字 11个月前

打退了清军的进攻,魏军士卒和堡内的屯丁,一起欢呼。

高成魁看清军退走,却对吴汇治道:“鞑子白天肯定还要来,我们这点人恐怕守不住,你去鹿邑报信,请将军派兵增援。”

吴汇治骑着一匹老马,往鹿邑赶去,走了十来里,天已经大亮,眼看着快要到鹿邑,迎面来了一队兵马。

为首一个汉子叫住吴汇治,“兄弟,是哪个堡的?”

吴汇治道:“二十里岗的,要去鹿邑找金将军请援,鞑子今早偷袭俺们堡了。”

“你不用去了,鞑子到了东岸,主将已经知晓,俺们就是来增援的!”汉子开口,一口的河南话,听口音还是陈留那边地,同大帅还是老乡哩。

吴汇治看着这支人马,总觉得精气神有点不对,不禁有点狐疑,“那怕是不中,俺还是要去一趟。”

汉子后面一名士卒,悄悄换了个握刀的姿势,以便能够快速拔刀。

汉子继续笑道:“兄弟,你别耽搁时间,涡河一线这么长,十多个堡垒都要派兵驻防,将军那里兵也不多了,你去了也要不到人。况且鞑子随时可能过河,你还是和俺们一起回去,抓紧时间布防吧。”

吴汇治肚子又响了下,他一想也是,“那中,俺们一起回去,布防要紧。”

当下一群人回到堡垒,守军不疑有诈,开门放他们入城。

吴汇治带着为首的汉子,想要去见高成魁说明情况,为首的汉子脸上,却忽然露出残忍的狞笑。

吴汇治只觉如坠冰窟,情不自禁的想起了评书演义中的六耳猕猴。

突然之间,进堡的汉子拔刀暴起,将吴汇治砍倒。堡内的屯丁和魏军猝不及防,被连连砍杀,堡外的涡河上,被击退的清军又卷土重来,扑向军堡。

半个时辰后,为首的汉子,站在堡外点头哈腰,大清兵列队通过,多铎骑马过来,在汉子身边勒住马缰,“王家屏,你干的不错,再加把劲儿,本王给你抬旗。”

这人也是高义欢的熟人,没想不仅没死,还投靠了清军。

“奴才,谢主子提拔,为大清效力,是奴才该做的!”王家屏谄媚的行了个满礼。

(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

豫东平原,多铎留下四万人马,深壕矮墙困住商丘、徐州,便怒发冲冠率领六万大军,杀奔豫南。

不想大军杀气腾腾的没威风二百里,就遇见了阻拦。

挡在清军前面的是一些有五六个角的奇怪军堡,每个堡垒都不大,小的只能容纳几百人,一般的也只能装一两千人。

起初多铎不以为然,让前锋一路打过去,可结果前锋却撞的灰头土脸。

多铎原计划,三天杀到汝宁府,可十天过去,他的大军却还在涡水东岸。

这时阿济格给他调拨了五万援兵赶来,多铎的兵力增加到十一万人,可是十天的时间,大军还没有出归德府,便让多铎暴躁起来。

鹿邑城是整个豫东地区,魏军最大的一座棱堡,能够容纳五千人,城中没有居民,只有军属和家眷。

城池是将百姓围在其中保护起来,城中往往会有几万,甚至十多万的百姓。

要保护这些百姓,城墙要修得够长,够大,这其实是增加了守军防守的压力,百姓的存在,也增加了城中粮食和水源的消耗。

棱堡则是纯粹的军堡,城中不留百姓,没有什么民房,主要是储存粮食和物资的仓库,至少能消耗半年。

郑成功攻打荷兰人的热兰遮堡,封锁堡垒大半年,荷兰人才投降。

当然魏军的棱堡,并没有热兰遮那么好的条件,只能算是乞丐版,但这也够清军喝一壶了。

初二,五更天,涡河边上,一名魏军暗哨正蹲在枯草里拉屎。

昨天清军拔掉了涡河东岸六个军堡,魏军在涡河之东的据点被全部拔除,清军近日必然要跃过涡河,向西面挺进。

为了激励士气,昨天晚上都尉让人给堡垒带来了许多猪肉,犒劳大军,暗哨吃的太多,一下吃坏了肚子,腿都拉软了。

这时一阵噼里啪啦后,暗哨舒服的一声呻吟,从身前抓了一把草,忽然远处的河面上传来一阵声响,暗哨抬头去看,险些吓得一屁股坐在屎上。

暗哨急忙用枯草擦了擦屁股,急忙拉起裤子,便往回跑,进了堡垒,他来到掌旅的房间外,“头儿,鞑子摸过来了!”

高义欢在鹿邑时,就开启了烧砖筑堡运动,后来高义欢重心移到南阳,对于豫东造堡的事情,便没有太多的关注。

在李自成东征之后,豫东造堡的热情,停了大半年的时间,后来清军杀到河南,各堡的屯丁又开始自发筑堡,一筑就是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