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济格胸膛一阵起伏,差点背过气去,不过事情已经发生,气也没用。
阿济格沉默良久,叹了口气,忽然对帐中众将道:“这件事情,暂时保密,谁也不许外传!”
明军在扬州一线的抵抗很顽强,前前后后投入了十多万大军,给清军制造了很大的麻烦,但是阿济格带来的十万清军,还有江北投降的明军,总体而言战力远超长江南岸的明军,所以麻烦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战事的消耗,最先顶不住的肯定是明朝那边。
现在江北的战事已经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高义欢突然来这么一手,江北的战事必然再生变故。
这是阿济格不愿意看到的,况且仗打到这种状态,想停也停不下来,牺牲这么大,死了这么多人,最后无法击败江北明军,大清军锐气尽失不说,那些投降的江北明军,看出大清军也没什么了不起,也会不稳,可能从新反叛。
因此阿济格决定先将这件事瞒下来。
帐内众将也知道,这事传出去会影响军心,所以都点了点头。
“王爷,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尼堪眉头紧皱。
阿济格脸上肌肉不自然的扯动,手摸了摸光秃秃的头皮,恨声道:“多铎不知道搞些什么名堂,居然让高义欢杀入了关中。现在搞得本王进退两难!继续打,一旦高义欢攻入关中的消息传来,大军必然军心不稳,南朝那边必定军心大振,本王将难以攻灭南朝。可是一旦撤退,刚打下的江北,必然会群起反叛!”
阿济格虽让人不要走漏消息,但高义欢取关中,这件事肯定兜不住,用不了多久,就会传遍天下。
高义欢这一手,可以说将清军的部署全部打乱,让清军一时间找不到方向,该怎么应对这个变化。
多铎和阿济格的想法,也不统一了。
营帐中的清军将领,有些一筹莫展,阿济格沉思片刻,忽然站起身来,吩咐道:“尼堪,本王令你将许定国、刘泽清等部人马,集中起来,从今日起昼夜猛攻扬州,你亲自督战,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把扬州拿下,把江北明军赶到江南。”
尼堪是满清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一听就明白,立刻行礼,“喳!”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商丘城外,清军大营,多铎早已做好了迎战高义欢的准备,想要一雪前耻。
这时他突然收到耿仲明的禀报,便等于此前做的准备,全是白费功夫,被高义欢摆了一道,又输给了高义欢。
虽说这不是多铎第一次被耍,但多铎拿着耿仲明的书信,身子还是不禁晃了晃,险些跌倒。
在清军帅帐内,多铎一手撑着帅案,一手扶着额头,脑壳生疼,眼前发黑,头顶眩晕。
事不过三,可多铎却连续输给高义欢四次,前三次还可以找些借口,推脱运气不好,但又来一次,该怎么解释?
多铎坐回帅位,双手捂脸,把头埋进手中,久久无语,整个人仿佛呆滞了一样。
帐中,满营的清将见此,纷纷噤若寒蝉,都低着头,准备迎接多铎的怒吼,可是等了许久,多铎却都没有发怒。
半响过后,多铎双手搓了搓脸,深吸一口气,“派人通知英王,告知高义欢偷袭关中已据潼关的紧急军情。”
营中清将低着头,闻语抬起头看了看,心中疑惑,王爷咋不骂骂高义欢这个驴日的,语气怎么这么平静,真是稀奇。
多铎明面上没有发怒,心里其实已经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肺都快被气炸了。
现在他几乎已经被贴上无能的标签,成为天下的笑柄。
他辛辛苦苦谋划几个月的豫东大战,十多万大军耗费多少物资,就等高义欢过来,可这个不要脸的,居然劈腿,跑关中去了。
这让多铎如何不怒,只是他表现的越愤怒,就越是说明高义欢的正确,就越是说明他输了,所以多铎将怒气强忍了下来。
再者,反正不是第一次,几次下来,他已经有经验,不会抓狂了。
众人相互看了看,一人站出来行礼,“喳!奴才这就去办!”
说完那人就退出大帐,急急忙忙的去派快马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