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高义欢却不能轻率的做决定,这一步走错,后面就步步错。
书房内高义欢来回踱步,最后站在地图前沉思良久,对于该包抄徐州,阻止清军南下,还是要谋取关中,犹豫不定。
高义欢站了许久,紧皱着眉头,忽然有些暴躁道:“娘个劈,这道题真他娘的难,太难了!”
高义欢走回太师椅上坐好,他背靠着椅背,把事情在脑子里又理了一遍,忽然发现三个策略,都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江北明军不能太瓢。
如果江北明军实力太弱,被清军摧枯拉朽,那我的策略就算再完美,也没施展的机会。
因此具体实行什么策略,得看江北明军打成什么样子才行。
若是摧枯拉朽,便啥也别说,老子调兵遣将,进行准备也得一个月的时间。
要是江北明军比较顽强,但不救就会死,那老子只能包抄徐州。
要是明军打得特别顽强,能打五六个月,坚持到来年开春,让清军陷入泥潭,老子便可以考虑夺取关中了。
当然,现在老子不能坐着光看,应该立刻行动起来。首先要声援南京,给江北的兄弟打气,让清兵知道老子要插手,其次得出兵骚扰豫北,并派出骑兵进入豫东,干扰清军南下,让清军无法全力对付江北明军,避免江北明军被清军摧枯拉朽。
其次,挑拨张献忠攻击吴三桂,联系李过、高一功等事情,也都要同步做起来。
只有这样,做多手准备,老子才能从容抉择。
高义欢一下从座椅上站起来,正要让亲卫去叫人,书房外周大利却敲了敲房门,“大帅,季先生跪在府门外了,声称一定要见大帅。”
高义欢微微皱眉,有些不高兴,“这成何体统,这不是让人骂老子,坏我名声吗?把他给老子弄走!”
周大利欲言又止,不过还是转身,正准备去执行大帅的命令,却忽然又听高义欢道,“等等!”
高义欢坐回太师椅,“把他带来见我。要客气一点!”
(求书单推广,求支持正版,求月票,推荐,订阅。感谢大家的支持。)
天下大势此消彼长。
这次清军南侵,对于高义欢来说,是危险与机遇并存。
危险的一面不用多说,高义欢、张献忠、朱慈烺是天然的统一战线,朱慈烺损失,就是整个统一战线的损失,即便清军没打下南京,只占据江北,清军的实力也是一次巨大的增长。
清军战力本就胜于各方,兼有马军优势,北方平原上几乎无敌,要是再得两淮之地,那对于各方势力来说,都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如果这次清军实力增强,而高义欢没有把握机会发展的话,那就等于变相的落后于清军了。
因此高义欢认为在这一战中,他要么能够重创清军,阻止清军向南扩张,消耗清军的军力,要么就让自己的势力,得到增长,做到清军强,老子也强。
陈名夏给他提出了三条建议,可对于每一条建议,高义欢都不太满意,都各有各的缺陷。
在几位谋士走后,高义欢便独自在书房内思索起来。
三条策略中,高义欢比较看重的是,第一条直接发兵徐州,包抄深入两淮的清军,和最后一条谋取关中。
最不看好的是第二条,虚张声势攻击豫北。
这条策略看起来最不费劲,不会有什么损失,也确实能够实现逼迫清军回援的目的。
可是清军回援之后呢?几十万人就盯上你!本来打明朝,现在正好打你。
这时清军占了两淮不少地,而高义欢却原地踏步,他救了明朝一命,明朝还未必会帮他,因此高义欢不看好第二条。
其实不管是哪一条,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一旦高义欢出兵,搅黄了清军的南侵,清廷立刻就会意识到,想要征服天下,必须要先灭了高义欢这个搅屎棍才行。
否则清军攻南明,高义欢插一杠子,南征被搅黄,清军攻四川,想必高义欢也要插一杠子,那清军对南方用兵就绕不开高义欢,只有先灭高义欢了。
这样一来,高义欢可以预见,清军南征后,必然会调转矛头来对付他。
魏武军将成为清军主要的目标,不会再有喘息之机。
既然洞见到这一点,那高义欢要么抓住这次机会,在清兵将矛头重新对准他之前,先给清军一个重创,让他没有能力对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