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高义欢索要长江通行,开办钱庄,在江南做生意的要求也都被答应下来。
其实这几点能给高义欢带来的利益,一点也不比湘中、湘南的赋税少,只是南京朝廷中,能看懂这几条的人不多,并且主要是东林党人,而不巧的是东林刚遭受重大打击,自顾不暇,没有能力参与南京与高义欢的谈判,所以南京朝廷没引起重视,便直接答应了。
谈判提出的条件,南京全部答应,不过高义欢不成熟的小建议,却被皇帝以坤兴公主还小为由,委婉的拒绝了。
这让高大帅一阵恼火,觉得小皇帝朱慈烺看不起他,不给他面子,高义欢将朱慈烺的圣旨丢在桌上,有些不快的说道:“哪里小,本帅看着这不挺好的么。”
高义欢脑子里浮现出一个美丽的身影,是后世《帝女花》中扮演坤兴的一位女星,不禁咽下一口涎水。
陈名夏等人都不出声,都明白这是朱慈烺不给高大帅面子,找理由推脱哩。
高义欢见没人说话,不禁问道:“坤兴公主今岁多大呢?”
陈名夏想了想,才回道:“应该快十六了!”
按着明朝的规矩,十六已经不小,完全可以出嫁,但以高大帅的标准来看,确实小了一些。
虽然确实不算大,但是朱慈烺的态度,却让高大帅有些不满,伤了自尊,让他觉得丢了面子。
当着众人的面,高义欢也不好发作,半响砸吧砸吧嘴,悻悻道,“确实小了点,那本帅就再等两年吧。”
(求书单,求支持正版,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虽然南京朝廷知道,迟早要与高义欢分道扬镳,但在明旨中,南京朝廷对于高义欢的野心和飞扬跋扈,却只字不提,反而对高义欢进行嘉奖,用了不少赞誉之词,仿佛高义欢深受皇帝的器重一样。
南京这样的举动,到是让高义欢有些刮目相看,没想到皇帝不仅咽下一口气,还能对他赞誉。
这证明小皇帝已经逐渐成熟,懂得政治该怎么玩了。
这或许也是高义欢这次的行动,惊醒了南京朝廷,让南京朝廷知道了自身的脆弱,所以想要竭力维持稳定,争取图强的时间。
堂堂大明朝廷,居然被一个军阀威胁,拿一个军阀一点办法没有,这对于南京朝野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甩在脸上。
事实上,当小皇帝朱慈烺拿到谈判结果后,听说高义欢舔着大脸还要取他妹妹,顿时就大发雷霆,把御书房里的东西砸了个干净。
小皇帝心中发誓,以后一定要收拾高精忠,不过此时却强忍下愤怒,屈辱的同意了高义欢的要求,只是高精忠想娶坤兴,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想都不要想,小皇帝丢不起这个人。
本来朱慈烺是准备将坤兴许配给王彦,公主是王彦带来南京,两人间也是有感情的,现在被高精忠这个搅屎棍一弄,便只能暂时打消着个念头,毕竟不给高精忠赐婚,也不好刺激高精忠。
在同意高精忠的协议后,朱慈烺深感耻辱,大明朝就没有像他这么丢人的皇帝。
虽说江北四镇,还有左镇,同高精忠的情况,其实也差不多,都是军队在自己的地盘上征税,根本没税款送到南京,还伸手向南京要钱,可这毕竟只是潜规则,而高义欢却将潜规则摆着明面上,把潜规则变成南京认可的规矩,这就是打脸了。
潜规则,朝廷可以装看不见,现在直接逼着朝廷承认,等于就是割地赔款。
朱慈烺在同意协议后,便将自己关在御书房一整天,次日出来,便立刻下旨,清理江南赋税,查抄罪官家财,并下旨户部凑足白银五十万,由兵部主事王彦,前往浙西募兵,又调陈子龙为监军一同前往,为朝廷编练一支新军。
朱慈烺以备战抗虏为名义,清理赋税,不过所得钱粮,却并非准备北伐,江北四镇只是得到一少部分钱粮,新增赋税大多被皇帝拿去练新军,名为北伐,实际上是增加中央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