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在武昌,一直想要扩大自己的地盘,不过没仗打,总不能去打自己人,所以他便只能窝在武昌。
以前有张献忠可以打,他收复一地就占据一地,现在他在武昌,四面都是友军,总不好去打江西和湖南,这样朝廷不可能容忍他。
黄澍建议他趁着高义欢同鞑子大战的机会,去收了高义欢在湖广的地盘,左良玉还是很心动的。
不过他的实力已经远远比不上高义欢,他手中精锐在郾城损失一批,在襄阳损失一批,又被张献忠打掉了一批,至今没有恢复过来。
此时左镇虽然号称五十余万众,但是真正能起作用的人马,也就两三万人。
因此他虽然垂涎高义欢的地盘,但是却并不敢在没有弄清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就冒然去夺高义欢的地盘,万一鞑子没灭掉高义欢,那他岂不尴尬了。
为了保险起见,他只派三千人过江,在江北建立一个前哨。
这一是为给东林党人一个交代,以便继续从他们手里获得钱粮,二是在北岸控制一地,方便他的大军稍后过江,三是留有一个回旋的余地,情况不对,还能收场。
左良玉早就打好算盘,如果高义欢大败,那他立刻就可以大军过江,接手荆州和襄阳的防务,要是高义欢没事,他则可以把冲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损失。
孔有德上元节过后被送到南京,南京那边已经知道豫南战事的结果,不过因为距离的关系,传递消息的使者还在路上,左良玉还不晓得豫南的消息。
这时张应祥部占据汉川县,已经有了七八日时间,湖广的魏武军却没有动作,并未进行激烈反击,甚至没有吭声,似乎默默吃下这个哑巴亏。
高义欢进献满达海的人头后,让南京的主和派在朝堂上十分被动,为了改变局面,主和派让黄澍火速返回武昌,唆使左良玉渡江,给高义欢背后来一刀,让高义欢吃个败仗,好打击主战派的气焰,从而改变主和派的被动局面,同时又收取襄阳和荆州,将湖北掌握在他们手中。
黄澍给左良玉拨了白银二十万两,粮食十万石,让他出兵,可左良玉派了三千人马过江,就没了动静。
武昌南宁候府邸,气势恢宏。
在高义欢封公后,朱慈烺为了笼络军队,对明军的将领,也进行了一次封赏。
不过明军将领的功绩,同高义欢一比,实在是拿不出手,只有黄得功封了公爵,左良玉、刘泽清、高杰等人,则只是封侯封伯而已。
本来以左良玉的功绩,不问罪就不错了,可是他佣兵自重,却让南京不得不投鼠忌器。
朝廷需要稳住高义欢,也需要稳住左镇几十万人马,不仅给了他一个侯爵,每年还得给他大笔的钱粮,来稳住这个军阀,以防他乱来。
这也是明朝最主要的困局之一,朝廷赋税本就不多,每年还得花费大笔的钱粮去稳住这些军阀,要是朝廷不给,左镇几十万人,进湖广、入江西,甚至下江南自己找钱粮,那大明朝就得崩溃,所以朝廷不给不行。
可是这些本来是要养军的钱粮,给了军阀,这些军阀又不帮朝廷打仗,不听号令,朝廷便始终没有钱粮训练直接听命朝廷的军队,如此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现在的明朝已经被这些军阀绑架,想要破局,除非能提高岁入,重新找到一笔钱粮来编练直属于朝廷的军队,或者是想办法除掉这些军阀,否则最后只能覆灭。
朝廷没有军队,想要除掉军阀,便基本不可能,而不除掉他们,朝廷就只能继续被他们吸血,南京朝廷立国两年,但它的处境,可以说依旧非常的艰难,没有大智慧,无法解开这个死结。
这日在南宁候府,黄澍带着侯方域等东林干员,再次来拜见左良玉。
“侯爷,现在正是动手是最佳时机啊!”黄澍坐在堂下,语重心长的劝说左良玉。
侯方域也开口道:“侯爷派出三千大军过江,北岸的魏武军没有动静,选择忍了下来,就说明他们现在不想与侯爷冲突。晚生以为,他们越是不吭声,侯爷就越是应该动手,否则等襄阳和荆州的魏武军做好了准备,侯爷恐怕就无法在短时间内,收取湖北了。”
东林党掌握江南的资源和钱粮,可是手中却没有军队,让他们在朝堂上始终直不起腰杆。
江北的兵马,不是高名衡的人,就是马士英的人,东林党左看右看,只能选择拉拢被挑剩下的左良玉,而左良玉也确实需要在朝中找到强援,所以双方王八看绿豆,一上来就对眼了。
东林党很看重左良玉这支人马,不仅为他提供钱粮,还派了许多东林骨干过来,侯方域便是其中之一。
左良玉心头已经动意,毕竟湖广的魏武军有三万人,要是他们做好了准备,即便高义欢败了,他也难以收取湖北,反而容易便宜了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