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野战铜炮

南明大丈夫 话凄凉 2228 字 10个月前

高义欢从马上跳下来,将马鞭丢给亲卫,笑道:“本帅来看一看作坊的情况,还有了解下新造的铜炮。”

“回禀大帅,工坊按大帅的要求,已经造出三门样炮。最近工匠门反复实验,发现效果还不错。”陈汇廷一边伸手请高义欢进入工坊,一边汇报。

高义欢微微颔首,有些期待的笑道:“走靶场,拉出来给本帅看一看!”

高义欢直奔主题,在陈汇廷的引领下,来到一处十分宽广的试炮场地。

这时高义欢等人刚到不久,三名工匠便各拉着一匹健马,马后则各拖着一门细长火炮出来。

这几门火炮没有红衣炮粗,长度也短一些,大概只有七尺左右,用的炮架同红夷大炮的四个小轮炮架也有些不同,而是只有两个大轮子,长炮架在两轮之间,被马匹拖动着向前。

光看外观,高义欢便眼前一亮,有点像是他想要的野战铜炮,就是不晓得能打多远。

“乖乖,这一门炮得多少钱?”赵大宪一看,有些惊呆了。

陈汇廷道:“大帅,这门火炮是按着大帅的要求来铸造,一共实验了三次,才铸造成功。”

高义欢对于铸炮的技术并不了解,不过样子却有些映像,便画了个外形,让他们参考,不想造出来的外形,还真如自己所想。

这时众人目光,都被这种马拉的火炮吸引,不说射程如何,单说运输方面,就已经足够优秀和方便,能够跟上大军的速度了。

高义欢等三门炮停好,上前摸了把炮身,也不废话,“来!赶快放两炮,让本帅瞧一瞧。”

这种炮打的是实心弹,作用是远距离打击敌军,对射程要求便十分高。

现在,火炮从外形上看还不错,就是不晓得能不能打远,如果射程比佛郎机强不了多少,那这种炮也就没意义了······

十余月底,南阳府进内,三万余高军精锐,驻扎在城外的旷野里。

放眼望去,一顶顶的军帐蔓延,营盘内旌旗猎猎,喊杀声整天。

这时校场上列成队形的魏军士卒,一手持刀,一手拿盾,在将官的督促下,“嘿嘿哈嘿”的连劈几刀,近千人动作整齐划一,气势恢宏。

另一边的校场上,火铳手熟练的抬铳射击,长枪手奋力突刺,战马来回疾驰,冲高坡,跃战壕,各营士卒训练十分火热。

在拿下夷陵后,高义欢留下三万人马分守湖广各地,而豫南则集结了近七万大军。

这七万人马,四万人分守各险要关隘,三万精锐则集中于南阳,加紧训练,以观时变。

高义欢从荆州出发后,不几日就快马奔到南阳,一面督促士卒训练,一面等待关中的消息,顺便视察南阳新建造的兵器作坊。

现在随着高义欢的地盘扩张,汝宁已经不再适合作为魏武军的中心。

相比汝宁,南阳地处盆地,四周山脉环绕,易守难攻。

除此之外南阳盆地,良田众多,周围的山脉又矿场丰富,物产丰富,又联通湖广,所以比汝宁跟适合作为高义欢的老巢。

为此高义欢便将新建造的火器作坊,还有一些其他的兵器作坊,设在了南阳和襄阳。

时下汝宁、南阳、襄阳都有不少作坊,而根据位置的不同,还有获取资源的不途径不同,作坊的分布便也会存在一定的区别。

襄阳因为靠近明朝,汉水又同长江相连,方便从南方获得,棉布、精铁等物资,所以建造了不少衣甲、被服、军鞋、旌旗等工坊。

汝宁还再造炮造铳,不过不再增加工匠,很大一部分产能,被转移到南阳。

南阳府周围多山,桐柏山区,有金、银、铜、铁等各种矿产,眼下除了金、银的矿品太低,难以开采之外,铜铁都有了一定的产量。

南阳有矿,平顶山有煤,在南阳设立作坊,也便于运输,减少原料的运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