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训练新卒

南明大丈夫 话凄凉 2695 字 10个月前

高义欢看了看营中情况,边走边问道:“士卒的装备都发下去没?”

“大帅,运来的东西,基本都已经下发完!”

高义欢点点头,“那缺口大不大!”

金声桓道:“其他物资还好说,就是衣甲少了点,士卒都只能发件黑袍子和头巾,没有甲胄防身。”

“衣甲制造比较麻烦。现在老营兵也才刚刚一人一甲。新造的衣甲,本帅还是准备交给老营,弄一个双甲营或者三甲营,新卒除了军官外,士卒便先不发甲了。”高义欢想了想说道。

在交战中,高义欢发现一支精兵,要比数千普通人马更加管用,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清军中批双甲的鞑子,便十分难缠,而这次高义欢南下,作战时也有一小部分士卒,批了双甲。他们刀剑难伤,又悍不畏死,便给了明军极大的震撼,起到了震慑的作用。

金声桓听后点了点头,不提衣甲的事情,却问道:“大帅,如果南京招抚我们,那我们的军制是否要改过来?”

高义欢摇摇头:“改来改去,士卒容易混乱,对内咱们还是保留自己的编制,没必要更改。”

高义欢并不想融入明军的系统,而南京也不会给他十万人的兵额,他站住沉思片刻,忽然接着道:“虎臣,现在咱们人马扩充到十万,必须在营上再加一级,本帅准备设前后左右中五军。虎臣你尽快给本帅一个方案!”

设五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同李自成的五营、明朝的五军都督府,是一个道理。金声桓听了这话,心头一喜,忙抱拳道:“大帅放心,卑职三日内就给大帅一个方案!”

高义欢重新在营中迈动步子,问道:“这批新卒,虎臣准备怎么训练?”

“还是大帅的老方法,就是老带新。从老营中抽调一批,再用些讲武堂的学生,充做军官,先把新卒带起来。”

说道这里,金声桓不禁赞叹一句,“现在想来,大帅真是有远见,不仅设立讲武堂,还规定各级军官,必须培养一个接替自己的副手,副手合格便给军官提一级。现在只要将副手调出来,就能拉出几万大军!”

高义欢脸上露出一丝自得,本帅的智慧,岂是别人能比?本帅能告诉你,这种搞法是

他正要说几句话,这时高成勋却疾步过来,“大帅,何督宪送来的消息。”

(感谢尺昌君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书单、月票、订阅。求支持正版。)

孙传庭是个人才,能在残破的关中,拉出十多万秦军。

现在高义欢占据豫州南部,湖北大部,也有一省之地,想拉出十万人马,怎么就那么难呢?

虽说高义欢用给予军田的方式,来抵消了大部分募兵、奖赏和抚恤所需要的银钱,但是军饷和物资却还是需要用银子来解决。

十万大军一年军饷,就近二百万两白银,让高义欢很难承担。

虽说现在高义欢的地盘大了不少,但是地盘主要以农耕为主,商业不够发达,所以赋税自然有限。

此时,他是靠着抄孙可望府邸,获得一百多万,再加上讹诈何腾蛟五十万两,才能实现对人马整编,但以后怎么维持,就得他多想些法子了。

现在高义欢能够想到,最能敛财的方式,就是铸钱,甚至建立一套货币和金融体系。

这种剥削的方式,便比直接征税,要隐秘的多,也高名的多。

直接征税,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而且是一次拿出一大笔钱,自然反感,自然有怨言。铸钱和发钞,则是不知不觉间,在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一点点的剥削,像温水煮青蛙一样,难以察觉。

市场上本来只有这么多钱,高义欢收一些好钱,还有成色好的银子,给他掺点东西,两文钱溶了铸成三文,二两银子铸成三两银币,然后投放到市场,买卖物资,继续收市场上的银子和铜钱,来维持战争。

如果可以,还能用杠杆发银票,不过这样一来,市场上货币增多,对于百姓便是一个剥削。

只是这种剥削,比较无形,不像直接征税那么直观,大部分百姓通常意识不到,自己被剥削了。

当然这件事,并不是光铸钱这么简单,对内要稍微节制,铸造一批成色较好的钱,建立信誉,并禁止满清的钱和明朝的钱在境内流通,购买境内的物资。

境外的钱要进来,必须先换成高义欢的钱,对外则铸造大量劣质的满清的钱,还有明朝的钱,去他们的区域购买物资,而大量劣质钱的出现,必然会打击两方的经济,摧毁百姓对满清铜钱和明朝铜钱的信心。

当然这件事情要做成,需要一套金融思想,还有完整的体系,高义欢现在也只是想了个大概。

鲁义方点了点头,“卑职回汝宁后,立时便找几个工匠,送给大帅。”

高义欢微微颔首,“这件事要尽量快一些。另外,现在本帅控制荆州,汝宁一地未免鞭长莫及。本帅准备将节帅府,设在南阳或是襄阳,汝宁的一些工坊,要迁一些过来。”

“卑职回去后便安排!”鲁义方拱了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