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强上明朝

南明大丈夫 话凄凉 2285 字 10个月前

郧阳境内山大林密,土地贫瘠,却聚集了不少躲避灾荒和战乱的流民,他们结棚扎舍,烧番为田,在这里艰难的生存。

明朝初年,本没有郧阳府,明朝为了处置陕、豫、鄂三地流民,才设立郧阳府。

这里民风彪悍,刁民遍地,自设府之后,起义就没断过。

起初,郧阳一地人口稀少,流民自耕自得还能勉强过活,但后来人口增加,贫瘠的土地便养不了那么多人,官府要是敢征税,分分钟反给你看。

这种地方,李自成、张献忠之流,最为喜欢,登高一呼,就能拉出好几万人,然后四出抢掠破坏。

虽说多了几十万流民,实力肯定要暴增,但吃饭问题不解决,高义欢为了粮食就只能流动劫掠,那就走了李自成的老路。

因此高义欢一直不敢染指,他自己的精兵都没饭吃,哪里还敢招惹几十万流民。

占据这种地方,赋税是不要想,驻军还要自己倒贴不说,并且随时都得防备刁民打劫,所以王氏兄弟,请高义欢去占,他都没占。

高义欢在得知,何腾蛟正同孙可望交战后,便立时召集众将,决定大军南下,扩张魏武军的版图。

只是魏军刚同多铎进行了一场长达四个月的大战,参战各部人马都很疲乏,有的还需要补充,所以大军必须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整,才能恢复战力。

因此高义欢便只能挑选一部分人马,加上之前留守豫南的几部老营兵,参与这次南征。

这些兵马加起来也没两万人,想唬住明朝,便不太容易,而随着番薯和玉米的种植,已经初步成功,高义欢便将目光投向了郧阳一府,准备控制勋阳,并借助郧阳的流民,来扩充声势。

这一次,高义欢为了能够壮大声势,吓死何腾蛟,已达到敲诈勒索的不良目的,便准备学一次李自成,准备拉起勋阳的流民,南下吃他娘,穿他娘了。

南京扭扭捏捏,要抚不抚,不愿意同他合伙过日子,高义欢便准备霸王硬上弓,强上南明了。

李岩提的这一点,引起了高义欢的注意,南京朝廷之所要联虏平寇,根本原因还是骨子里对东虏十分恐惧。

如果南京觉得自己很厉害,那便也不用借东虏之手,为崇祯复仇,早就撸起袖子,老拳打死李自成那厮。

另一点,东南士绅掌控的南京朝廷,北伐意愿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江南地区经济发达,资本萌芽,商业气息很重,而商业最精于算计,东南士绅不愿意掏钱打仗,觉得打起来不划算,得要他们掏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自从东吴以来,南方得到开发,经济发展逐渐胜过北方。自此之后,以北攻南,必是打一路,赚一路,而以南伐北,大多都是赔本买卖。

因此北方的战争意愿,常常高于南方,历史上天下内战,也多是北统南,而少有南统北。

这种状况并不容易改变,除非是民族战争,不计成本的死磕,否则南方的富人,有家有业的,谁愿意跟光脚的玩命?

听了李岩的话,高义欢内心有了点起发。

他也得让东南官绅觉得打他划不来,又能用一点钱粮解决他才行,而要让东南官绅这么觉得,首先他的声势要够吓人,其次他不能触碰东南官绅的核心利益。

东南官绅的核心利益在江南,所以高义欢这一仗,便讲究了,既要吓住东南官绅,但又不能引起东南士绅的激烈反弹。

这件事很有难度,不说这个度该怎么把握,就说吓住明军也不是间容易的事情,毕竟湖广明军有好几十万人。

高义欢正思索着,思绪却忽然被高成勋打断,他回过神来,不禁疑惑,“方家玉这个时候有什么事要禀报?”

“大帅,这个卑职不知。”高成勋摸了下鼻子。

高义欢白了他一眼,开口道:“让他进来。”

不多时,方家玉进入客堂,便行礼道:“大帅,卑职刚收到指挥从湖广送来的消息,何腾蛟大起马步军十万,同孙可望打起来了。”

“什么?”高义欢眉头一挑,眼睛顿时一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