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百姓苦

南明大丈夫 话凄凉 2383 字 11个月前

这些鞑子兵,大概有四五十人,都是一人双马。

他们大部分都是穿着钉着铜钉的棉甲,铁盔上一根细长的盔缨,手上拿着战刀。

少部分,有那么三个人,则是一身白甲,手里提着长枪,背上插着旗帜,马匹身上也罩着棉甲。

这些鞑子弓马娴熟,百姓毫无还手之力。

周东奎让家人下了车,便从儿媳手中,接过孙子,往到路旁边跑。

他看见远处有一片树林,几人惊恐的奔逃,周东奎年纪虽大,却一人跑在前面,赵茂盛则扶着夫人,带着小姐跟在身后,儿媳没跑几步,就已经摔倒在地上,趴在地上大哭。

忽然,一支箭矢射来,跑在最前的周东奎,一下跌倒,他痛苦的捂住流血的大腿坐起来,“咻”的又是一箭,直接将他的脑袋射穿。

惨叫声戛然而止,周东奎瞪着眼睛,脑袋一低,身子便载倒于地。

仅接着,一阵马蹄轰鸣,十多名鞑子就追了上来,战马围着他们身边打转,三个女人吓得抱在一起,惊慌哭喊,脸上都带着绝望的神情,赵茂盛吓得脸色煞白,双腿颤抖。

这时几个鞑子兵翻身下马,围了上来,忽然,一名鞑子抓住小环就往一边脱,十五岁的小姑娘,顿时吓得小脸煞白,“茂盛哥,救我”

老夫人见鞑子要拉走她女儿,连忙去扯,那鞑子大怒反手一刀,就将老妇砍杀,鲜血瞬间流满一地。

赵茂盛却愣愣的看着不远处东家的尸体,听着小孩的大哭,目光有些呆滞。

此时鞑子已经淫笑着把周小环拖走十余步,她挣扎中头发散落,脚上的鞋子也掉了一支,哭喊着挣扎,凄凉而绝望的哭叫着,“茂盛哥,快救救我……”

赵茂盛看着地上的尸体和周围的鞑子,却一下坐在地上,嘴角呢喃着,“怂货,怂货”

(电脑有点问题,文档崩溃,更晚了。)

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决河灌城,水淹汴州后,在豫东造成百里泽国。

如今开封东南的陈留、杞县等地,人口锐减,已经成了一块方圆百余里的荒芜地带。

在嵩岳山,虎牢关以东的平原上,只有沿着山脉东麓,从北向南分布的郑州、新郑、许州等县,未受到河水冲击,还有大量的人口耕作。

豫东的百姓,在经历了李自成与明军争夺中州的浩劫后,以为双方争出了胜负,便能安宁一段时间。

本来经过李岩两年来的治理,加上人口减少,掌握大量田亩的宗藩被打倒,河南无主之地增多,人地矛盾得到缓解,百姓大多有地耕种。

他们辛勤的劳作,已经重新盖好了屋宅,置办了农具,逐渐从战争的创伤中走出来,准备开始新的生活。他们看到了希望,却不想厄运又落在他们头上。

八月五日,郑州以南,新郑以北的梅山附近,有一个百十来口人的小村落。

这日清晨,村子里便一阵喧哗,百姓们匆匆收拾完家当,便推着小车,挑着箩筐,相互搀扶着往南走。

一百多口人,有老有小,且并不富裕,队伍中没有什么牲口,只有一辆骡车,是村里地主周东奎的家当。

虽说是地主,不过也不富裕,全部的家底加起来,也就这么一骡车。

这时周东奎和长工孙茂盛,在前赶着骡车,他的老妻、女儿,还有抱着孙子的小脚儿媳,则挤在车里。

“东家,这次俺们又没遭灾,田里的麦子还没收,为啥要逃哩?”孙茂盛在前拉着骡子,嘴里嘟囔着,“那些鞑子不是人,不吃饭,不要人种地啦?”

今岁年景不错,田里的庄稼马上就快收割,眼看着就能吃饱饭,却又要躲避兵灾,孙茂盛心里觉得好可惜。

在他心里,只要能种地,能吃上饱饭,给谁种地到不太重要。

周东奎挥了下鞭子,打在他的后脑勺上,恐吓道,“你个龟孙,好好拉车。你不知道北面的李家庄,昨晚被鞑子杀了个精光。你还想给鞑子种地,鞑子只会抢了你的粮食,然后再把你杀死。”

孙茂盛打了个哆嗦,说起来这些个鞑子真是凶狠,就这几天,附近的村落,接连被屠,引起了乡里的恐慌,村子里的人便决定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