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野望

南明大丈夫 话凄凉 2222 字 11个月前

这时他见高义欢一揖,忙站起来,回了一礼,“愿为将军效劳。”

“哈哈哈”两人直起身来,不禁相视大笑。

“先生请坐!”高义欢笑了一阵,从新落座,然后问道:“还请先生解惑!”

陈名夏道:“自甲申国变以来,东虏入关,天下局势大变。李自成克京师,亡大明,却为东虏所败。今东虏已掩有辽、燕、齐、晋之地,劲旅二十万,天下未有敌手。与将军争天下者非南明,必东虏也。”

“南明掩有江东、两淮、楚粤之地,版图虽广阔,看似强大,但积弊难改,实为案上瓷器,一碰必碎。如无东虏,将军可图之,然东虏在北,虎视眈眈,将军如与南明相争,则南明亡,将军亦亡。将军与明,实为相互依存也。”

高义欢点了点头,这与他的想法暗合,“虏兵强,我难以争锋,南明又不可图,那如何解坐困中州之局。”

陈名夏道:“东虏势大,自辽事起,大明钱粮、劲旅,俱毁于辽事。东虏于关外时,大明集天下之力,尚难敌,今东虏入关,已据辽、燕、齐、晋之地,而天下已然分崩离析,便更是难以抵挡。如东虏再入陕西、寇四川,则东虏将再无牵制,进退自如,可全力对付东南,将军与南明必然难挡。”

如果清军占据关中和四川,那高义欢确实就被动了。

从地理上来说,只有东南一隅,失去四川后,基本都是亡国,几乎没有例外。

“那先生的意思是?”高义欢皱眉问道。

陈名夏道:“李自成、张献忠之辈,缺少根基,难成大事,迟早为东虏所灭。关中八百里秦川,可为将军根基,不过如何去取,却要讲究时机。太早,让东虏渔翁得利,太迟,关中尽入东虏之手,难以复夺。现今东虏正急攻关中,在下以为将军当牵制东虏,让其与李自成消耗。及自成败,东虏元气亦大伤。彼时东虏若再入川,则将军可趁机杀入关中,然后灭入川之军,夺取四川,掩有强秦之势,则大事可期。”

高义欢原本的想法,是先取蜀,后取关中,不过要是取蜀,等于和西军交火,西军并不比他弱,而清军还有可能攻击豫南,那他就被牵制住了。显然,他这个计划需要很多特定的条件。

陈名夏的意思却是先取关中,他不禁皱眉思索起来。

郾城临时的节堂内,高义欢同陈名夏对坐在一起。

这时高义欢屏退左右,待亲卫离开,将门带上,遂即开始打量眼前之人。

他只见陈名夏不到四十岁,长得白白净净,相貌俊朗,额下几缕长须,脸上颇有几份读书人的傲气。

这也不怪,探花郎,天下第三,能不傲气么?

高义欢坐定后,陈名夏看了他一阵,忽然开口道:“请恕在下冒昧,有一事欲问将军,不知可否?”

高义欢笑了笑,抬了抬手,“先生但说无妨。”

“不知将军之志,在中州?”陈名夏故意顿了顿,目光注视着高义欢,想观察他的表情,“或在天下乎?”

高义欢眼睛一眯,心脏如被小鹿撞了一下,不禁暗道,“这话有点刺激!”

读书人高义欢也见了不少,敢这么说的人,还是头一次遇见,高义欢心头直跳,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在中州如何?在天下又如何?”高义欢不动声色,配合着他。

陈名夏,“中州虽好,却是四战之地。将军之志只在中州,那不过称一时之雄,难成大事。如张绣、王世充之辈,难免为他人做嫁衣,自身性命堪忧不说,还要连累部署。在下便也就不叨扰将军,告辞远去了。”

高义欢脸上抽搐一下,没想到陈名夏说话这么直接,他眯眼道,“在天下呢?”

陈名夏笑道:“当今天下大乱,明失其鹿,李自成、张献忠、东虏皆欲夺鼎。此三者,实力皆远胜将军,将军何以谋天下?”

虽说只是几句话,高义欢便觉得这个陈名夏很有意思,很对他的胃口,不给他谈什么忠君的一套,不玩虚的,问的都是很实在的问题,也是高义欢夜里思考过的问题。